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460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2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射流电铸快速成型基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射流电铸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备系统组成,并进行了基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扫描喷射电铸可大大提高电铸的电流密度,实验中可用电流密度高达380A/dm^2,远高于传统电铸电流密度;电铸电流密度和喷嘴扫描速度对铸层表面生长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电流密度低、喷嘴扫描速度快易于获得颗粒细小、表面平整的铸层组织;当喷嘴口径小、喷射距离近时,铸斑尺寸小,定域性好,快速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高;用自行研制的射流电铸快速成型设备成型了一组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铜零件。  相似文献   
752.
将输入成型技术与闭环反馈控制结合设计,实现航天器机动控制中挠性附件的振动抑制.针对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过程中,系统惯量、模态矩阵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对输入成型器抑制挠性附件振动的影响,提出基于最大允许残余振动的输入成型器建模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量化分析不确定参数对挠性附件振动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成型器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该方法可降低传统输入成型器设计的保守性,有利于提高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将系统存在的不确定参量考虑在内,系统振动抑制效果要优于不考虑的情况.  相似文献   
753.
圆环压力容器均衡缠绕线型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网络理论,得到了纤维单螺旋、螺旋加环向均衡型缠绕圆环压力容器的线型方程。应用微分几何理论,给出了同时满足均衡型和稳定缠绕双重条件的线型滑移系数、相对弯曲半径以及两向纤维层厚度比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单螺旋缠绕方式和较大的相对弯曲半径均能提高均衡缠绕线型的稳定性;对于通常研制的圆环压力容器,纤维材料和芯模间的摩擦系数达到0.2~0.3以上,即可实现均衡型缠绕。所提出的环壳均衡缠绕线型和轨迹稳定判别方法,对指导此类产品的缠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4.
以近地小行星2016HO3为深空撞击目标开展科学探测,从爆炸成型弹丸技术、安全可靠爆炸技术、撞击载荷分离技术、撞击效能仿真技术等7个方面系统详细地进行了基于聚能爆炸成型弹丸的撞击载荷技术体系解析与技术内涵阐述,给出了深空撞击载荷初步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弹丸撞击靶板的数值模拟仿真,得到了撞击速度在0.2~0.4cm/μs变化范围下产生32~47cm大小的撞击坑坑径结果,得出了撞击坑直径随弹丸不同撞击速度、靶材不同密度、不同强度和不同厚度的变化规律,为撞击载荷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撞击效能仿真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5.
可折叠铍青铜豆荚杆的焊接成型是该类豆荚杆研制的难点之一,本文对铍青铜豆荚杆的储能点焊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艺参数及热处理对焊接接头名义剪切强度的影响,给出了优选的工艺参数为焊接电压180 V、保压7 s。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成型并经过340℃/2 h时效处理后,焊接接头的名义剪切强度由52 MPa提高到68 MPa。铍青铜焊接接头的名义剪切断口随着焊接电压的增大,从焊接接头区域向热影响区转移。  相似文献   
756.
为了获得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缠绕工艺参数的大小顺序,经过进一步优化试验及对孔隙率和管件性能分析,得到挤胶装置间隙为0.1~0.12 mm,胶液温度为(40±2)℃,纤维缠绕张力为(10±2)N,加压带缠绕张力为40 N时,管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57.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不断提高航天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水平,促进航天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交流,推广复合材料在航天型号上的应用,2012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技术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航天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交流会,会议的主题为  相似文献   
758.
759.
根据碳纤维表面形貌与两种环氧树脂黏度特性,确定复合材料合适的固化压力。针对两种环氧树脂的黏度差异,比较膨胀压力设计及固化工艺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高黏度环氧树脂体系的软模膨胀成型工艺适应性更好,固化周期缩短13. 6%,凝胶压力设计温度(135±5)℃能够保证产品内部质量,固化温度(170±5)℃降低产品变形风险,支撑梁构件缺陷比例0. 5%,满足航天结构复合材料质量控制新常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0.
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的尾撑制件为一种大长径比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类层压圆管结构,该制件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外质量、满足无人机机体结构使用要求外,其内形尺寸还应保证后续装配尺寸控制要求,因此使用传统的预浸料卷制成型方式较难以满足上述使用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并得到一种成型工艺简便、成型质量良好的产品,利用丙烯酸酯橡胶及金属芯模制备了一种适用于预浸料成型的热膨胀芯模,并利用该芯模及组合模具通过真空袋压法实现了大长径比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类层压圆管结构制品的工艺成型。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酯橡胶作为热膨胀材料,可以良好地实现预浸料成型过程中的热膨胀加压,得到的产品不仅内、外质量良好,满足无人机机体结构使用要求外,其内形尺寸还满足了装配尺寸公差控制要求,是一种针对大长径比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类层压圆管制造较为良好的工艺成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