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33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4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掀起了兴建机场的热潮,这些地方机场的建成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2.
<正>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世界航天到了从发展航天运载技术、探索太空、保障国家安全,向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新兴的"太空经济",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太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了众多创业者以机遇。他们采用各种创业模式,汇集成日益高涨的全球航天创业大潮。善于捕捉大机遇的马斯克模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创始人艾伦·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出生于南非,17岁时到加拿大上大学,后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相似文献   
33.
赵爽 《国际太空》2012,(7):32-34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近期的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经济发展部拟定了一份发展计划草案,将计划在2012-2020年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投资3465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这笔经费将用于GLONASS系统在未来9年间的维护、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34.
2014年12月16—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在北京召开。沈荣骏院士、戴浩院士、龚惠兴院士以及来自全国指挥与控制领域、各大航天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这次会议。戴浩院士指出,太空是全球共有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空间技术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随着信息  相似文献   
35.
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需大幅下滑,我国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外需拉动型发展模式亟待向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转变.转型虽然势在必行,但转型并非要依靠缩小出口的绝对规模来实现,而主要应通过扩大内需的相对规模来实现.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是实现转型的主要途径,保持较大投资规模仍是国情所需,提倡乐于消费的观念有助于促进转型的实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36.
航空替代燃料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航空业界人士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还涉及能源和国防安全。航空发达国家的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和认证工作正在按照发展规划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未来30~50年内,航空替代燃料将以不会对飞机和发动机硬件产生影响的"即用型"燃料为主,我国亟待启动这类航空替代燃料的论证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37.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普通高校.该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在机械、电子、遥感等工程类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专业航天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38.
通过比较中外区域发展中经济活动空间的集聚和分散、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既遵循共同的区域集聚分散发展规律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地区竞争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强政府"和"全国一盘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区域政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9.
2010年10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吹响了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进军号.文件要求用3~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民用飞机和军民结合型产业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40.
陈萱  李云 《中国航天》2009,(11):28-30
航天科技的发展给国家安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环境监测、资源保护、减灾救灾等军、民、商诸多领域均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掀起了新一轮航天科技竞争热潮。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世界一流航天国家还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