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86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短周期SPC     
常规控制图的分析用控制图需要n≥25个子样,当前很多新产品生产周期短.不具备这么多子样。常规控制图的n≥25,故近似地用σ的估计值σ代σ的误差不大。而当n较少时,再套常规控制图公式,就使第一种错误增大。本文从理论上分析n较少时的近似误差。说明需要调整常规控制图的系数。从而提供短周期SPC的程序及方法。用表引自Hillier(1969)及Prosehan与Savage(1960)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2.
在飞机设计过程中,以前往往只在定常空气动力的基础上进行飞机的稳定性、操纵性计算以及自动系统的设计。在飞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飞行失控现象,这些现象用常规的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关的稳定性理论通常难以解释。随着对空气动力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非定常空气动力对飞行的影响。在飞行器设计阶段,已经开始考虑非定常空气动力的影响。在一些空气动力学的专著上详细地介绍了非定常空气动力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但其计算复杂。在飞行器初始设计阶段,以及飞行理论教学中,使用那些精确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3.
结合单孔吸气感应的边界层三维流场的特点,使用Fluent求解器,数值模拟了单排孔吸气感应的三维层流边界层流场,研究了孔间距及吸气参数对流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孔间距为2倍孔径的条件下,纵向涡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周期性脱落的"马蹄涡";在孔间距不小于5倍孔径的条件下,孔尾部都会形成类似"牛角"形的反向旋转纵向涡对;在孔间距为10倍孔径的条件下,吸气速度的增加以及位移边界层厚度的减小都会使得纵向涡的涡量峰值增大、涡核的间距增加以及涡核中心的距壁高度增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吸气层流流动控制的工程应用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对马鞍形蒙皮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并根据数控蒙皮拉形机适用性广和加工能力强的特点,突破传统的蒙皮拉形工艺思路,首次将马鞍形蒙皮的凹模作为拉形模具,采用纵向拉形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某型机关键零件——进气道马鞍形蒙皮的试制任务。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动态课题的大振幅平移和俯仰耦合振荡系统的纵向机动上位机软件设计。文中简要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着重叙述了在纵向机动模态的软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控制算法、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相似文献   
116.
进场动力补偿器对自动着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保持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器(APC)能否兼顾保持舰载机进场空速的问题,结合H-dot指令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工作特点,对舰载机自动着舰过程中最常见的3种指令响应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H-dot指令ACLS的控制器基本构型,通过仿真研究了保持迎角恒定APC中各类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APC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的影响程度不同;只要稳态飞行时舰载机航迹角不变,保持迎角恒定的APC就能维持进场舰载机的空速恒定。  相似文献   
117.
Formulae for determining Green strain of an initially curved and twisted rod with circular cross-sections are derived by using the natur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re performed for the flexural buckling of initially curved and twisted thin rods under simultaneous action of axial force and torque.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the given formulae are correcte. Som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ist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data obtained by commercial FE softwar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roposed curved ele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lements in the commercial FE software. It is shown that good accuracy and convergency are achieved by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18.
王磊 《成飞情报》1997,(1):18-22
利用数控技术解决了零件小V槽根部干涉和零件外形上下陷曲面加工问题。零件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9.
基于理想不可压轴对称位流理论,求得一任意椭球在纵向加速流场中绕流的精确解。并以一根细长的棉球近似模拟风速管,求得均匀流中风速管系数理论值,以及在纵向加速流中它的相对偏差值。以两个长细比各为32和250的椭球为算例,得知在一般风洞实验段内存在的速度梯度下,风速管系数的相对偏差量很小。文中表1、表2所列不同加速下风速管系数的相对偏差值,可近似用来修正实际风速管,或根据流场加速程度选择合适的风速管外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0.
攻角对涡轮叶片表面流动及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剑博  朱惠人  刘聪  李红才 《推进技术》2014,35(10):1372-1377
利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测量非设计状态下攻角对涡轮叶片表面静压及换热的影响,研究攻角对涡轮叶栅压力分布及换热系数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攻角变化对吸力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正攻角时在靠近吸力面前缘处产生很大的逆压梯度,随攻角增大吸力面后部压力逐渐增高,负攻角时压力面前缘产生较小的逆压梯度;正攻角主要影响吸力面换热系数,随攻角增大吸力面前缘局部区域换热显著加强,负攻角主要影响压力面换热分布,随攻角减小压力面换热加强,大雷诺数下换热系数分布规律与小雷诺数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