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553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77篇
航天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通过选择激发光荧光技术研究了生长在SiO2中的掺铒纳米硅(nc—Si:Er)的光学性质。当激发光光子能量高于1.519eV时,nc—Si:Er的室温光荧光谱上能够看到两个清晰的发光峰,一个来自nc—Si,峰值位置在1.39eV,标记为Enc-Si;另一个发光来自nc—Si附近的Er离子,峰值位置在0.81eV,标记为EEr,当激发光的光子能量为1.42eV时,尽管该能量高于Enc-Si和EEr的峰值能量,在nc—Si:Er的室温光荧光谱上既看不到Enc-Si的发光蜂,也看不到EEr的发光峰。研究发现,当激发光光子能量与Er离子的一些激发态能量共振时,来自Er离子的荧光峰(EEr)出现共振增强现象,同时来自nc—Si的荧光峰峰值强度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nc—Si:Er中的共振增强现象是由于共振激发增强了载流子从nc—Si向临近的Er离子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722.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钴微晶,采用XRD、SEM、TEM和EDAX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钴微晶呈树枝状、结晶度高、颗粒尺寸均匀。运用DTA分析研究了纳米钴微晶对AP和AP/HTPB推进剂分解的催化性能及对AP/HTP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钴微晶对AP热分解有着极强的催化活性,对降低AP/HTPB推进剂压强指数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3.
纳米Ni、Ni-P、Ni-B粒子制备及催化AP热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化学镀镍方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纳米Ni、Ni-P及Ni-B粒子。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ray射线衍射(XRD)方法对纳米粒子的物相、组织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DTA热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热分解过程的催化影响。结果表明,纳米Ni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呈现球形且平均粒径为60 nm左右;纳米Ni-P、Ni-B粒子为非晶合金,粒子呈现松散的聚集状态,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分别为10~80 nm和30~50 nm。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低温和高温热分解反应均有促进作用,对高温分解的催化效果更明显,而Ni-B粒子的催化效果最为显著。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或Ni-P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分别降低53℃或80℃左右;而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B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提前125℃左右,与其在321.68℃的低温热分解峰重合,并使得整体热分解在368.33℃时就完全结束。  相似文献   
724.
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10T稳恒强磁场对Al-4wt%Cu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在130℃和190℃经不同时间时效时,强磁场的施加导致合金的择优取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合金的显微硬度也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合金在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表明,强磁场的施加促进了合金中原子的扩散,加速了整个时效过程。  相似文献   
725.
科技信息     
《航天器工程》2008,17(1):114-115
美国著名科普杂志评出2007年航空航天最佳科技成果;NASA拟将人类送往近地小行星;俄罗斯研制纳米“液体盔甲”;英国推出厕所卫星定位系统解决内急问题;加科学家在勇气号车轮上发现火星有水证据。  相似文献   
726.
运用IR、XRD和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掺混纳米钛粉的聚碳硅烷的热裂解过程。发现热解过程可分为有机硅聚合物转化为无机无定形态和无定形态生长为微晶成。裂解产物中钛的存在形态随保护气氛不同而不同,保护气氛为氮气或氨气时钛的裂解产物为TiN,氩气时为TiC。  相似文献   
727.
大气状态下利用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电场和静态电场及轻敲模式AFM静态电场制备了一维纳米光栅,对纳米光栅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电场诱导阳极氧化加工的机理作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28.
低温球磨制备纳米晶纯铝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球磨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晶纯铝粉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经低温球磨前后的纯铝粉体的化学成分、颗粒形貌及尺寸、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纯铝粉体的颗粒尺寸分布呈现出"宽-窄-宽"式演化规律,这与存在于整个球磨过程中的"破碎-焊合"综合作用密切相关。低温球磨早期,位错胞演化机理主导纯铝粉体的晶粒细化;低温球磨后期,断裂冷焊机理则为纯铝粉体晶粒细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29.
采用液相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涂层的晶粒特性、显微结构和晶体结构,同时研究了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的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层晶粒约30nm;涂层具备均匀的孔隙结构;涂层热震前后的主相为稳定的四方相晶体结构;涂层的特殊孔隙结构有利于缓解热震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阻止裂纹的形成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730.
采用电化学方法电沉积制得不同形貌及粒径的纳米锑颗粒,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OP-10对纳米锑颗粒表面进行了原位改性.通过TEM、XRD、FTIR等方法对纳米锑颗粒的形态、物相和包覆效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锑颗粒的制备具有时间效应和电流效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加长,纳米锑颗粒粒径变大,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团聚现象;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纳米锑颗粒的形成.纳米锑颗粒的表面改性,主要是通过OP-10的长链分子结构与纳米锑颗粒之间的化学吸附以及OP-10的长链烷基分子之间的氢键、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分子链相互缠结,部分通过C-H键互相渗入,最终有效地包覆在纳米锑颗粒表面来达到其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在反应过程中醚键也起了一定作用.纳米锑颗粒在纯液体石蜡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能与其添加量有关,其最佳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