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88篇
航空   868篇
航天技术   129篇
综合类   117篇
航天   3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及其增强的铝、钛、镁和铜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在概括了陶瓷材料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几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制备和性能。  相似文献   
42.
KD和BOLL指标对判断股价走势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在上交所上市的30支股票样本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对现今中国股票市场流行的两个技术指标(KD线和BOLL带)结合同期股价的实际走势加以分析,得出根据这两种指标判断所作的股价走势预测与实际股价走势相符的比例,探讨技术指标对判断股价走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本文综述了玻璃纤维、凯夫拉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增强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简述了我国复合材料开发现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笔者为缩短这一差距而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对经300℃、500℃高温热暴露的B/Al(LF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300℃下热暴露时,性能下降速度较慢,100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76%,延伸率保留率为74%。而在500℃下热暴露时,5h以上强度就有明显降低。高温长时间热暴露后复合材料的断裂也从积累型转变为典型的非累积型断裂。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对固态热压制造态和主温热暴露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界面反应是造成B/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46.
目前机场所使用的电脑大部分是通航时投入使用的,设备处于老化状态,发生故障次数较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大规模更新电脑配置,网络科人手有限,故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给正常办公造成直接影响,也给自己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减少电脑故障次数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47.
设计了一种单纤维拔出试样制备方法,分析了单根硼纤维拔出特性;同时采用该方法分别测试了四种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固化剂采用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比采用二乙烯三胺(DETA)的提高了44.7%;采用液体丁腈橡胶(LNBR)改性环氧树脂的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97.7%~135%。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关金属阻尼结构材料,讨论Mg—Si合金,特别是用甩带过冷工艺制备的Mg—Si合金的结晶过程、金相组织、热稳定性和显微硬度。指出:在本工艺条件下,含5.0%(质量百分数)Si的过共晶成分直接结晶的伪共晶组织合金的性能最好。一定过冷度对应于一定的过共晶成分,欲制取预定阻尼性能的材料须采用相应的过冷工艺(UCP)。提出,将合适的Mg—Si合金丝制成纤维复合材料或用纤维增强Mg—Si合金,可提高其阻尼能力,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9.
3D-C/SiC复合材料拉-拉疲劳模量和电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最大应力为250MPa,应力比R=0.1和频率为60Hz条件下,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用共振法和电阻增量仪分别测试了杨氏模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杨氏模量呈显著下降,缓慢下降和突然下降的变化规律。杨氏模量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疲劳循环的前600次。缓慢降低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94%以上,此阶段杨氏模量变化率与循环次数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电阻变化率除首次循环降低外,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直在增加。增加规律大致可分为缓慢增加,台阶式增加和急剧增加三个阶段。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基本反映了纤维的损伤程度和破坏形式,可作为表征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50.
1.计算方法及其实验验证 本文用分析法见文献[1],这里以WS9高压二级涡轮转子叶片(简称WS9叶片)为例来说明方法的特点。该转子轮盘上均匀安装110片叶片,组成具有循环对称接触结构的叶片环,有接触表面的循环对称结构。据此,可将图1所示的一片叶片取作基本段分析,但同时必须在该叶片一般有限元刚度方程中引入缘板及叶冠的循环对称接触表面(叶冠的A1侧面与A2侧面,以及缘板的B1侧面与B2侧面)处的循环对称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