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210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为了增强数字万用表对频率较高的电压信号的测量能力,加入一级自动采集、比较电路,从而实现对高频电压信号的峰值测量。  相似文献   
172.
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尾焰电压检测方法,可直接测量建立于工件与测量板之间的尾焰电压信号。该信号能准确反映熔池小孔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3.
一种新的高频输出零电压开关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高频交流配电系统的移相全桥逆变器。新的主电路在变压器副边输出端加入谐振式滤波器。该逆变器具有以下优点:(1)输出高频恒压正弦波,THD小;(2)能从空载到阻性满载范围内实现主功率管零电压开关;(3)更低的电磁干扰。本文阐述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超前和滞后开关管的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比较了提出的谐振式滤波器与传统的谐振式滤波器的不同点,给出了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台输出150V/120kHz/2200VA的实验样机验证了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证明了该拓扑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4.
星载二维转台伺服机构是一种高精度指向调节机构,目前在轨运动应用频带在1Hz~300Hz范围,步进电机在低频旋转时存在振荡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基于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WM)提出了一种控制步进电机细分设计方法。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以LMD18200为电机驱动输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平台,实现SPWM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通过ModelSim软件仿真和实践表明,电机在低频时能运行平稳,有效降低了电机运行中的噪声和启动、停止时的振动,转台转动过程中抖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5.
双Buck逆变器(DBI)是航空静止变流器(ASIs)的常用拓扑,从双Buck半桥逆变器(DBHBIs)两直流电感中分离出交流电感使得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在正常工作,尤其是负载短路情况下,双Buck半桥逆变器输入侧电容上的电压产生与输出同频的脉动。以交流电感分立的双Buck半桥逆变器为例,分析了在额定负载、短路、级联工作等情况下输入电容电压脉动的产生原因,给出了该脉动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出了输入侧电容容值的选择依据。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文中分析的正确性。该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半桥型逆变器拓扑。  相似文献   
176.
177.
首先建立了飞机自动调压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设计校正环节及其参数,使调压系统的静态精度和动态性能均达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8.
矩形波导内介质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电磁波在矩形波导内的传播理论推导了填充矩形波导的长方形介质块对电磁波的电压反射系数,并得出波导内多导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情况,进而提出一种快速判断高分子导电聚合物电磁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9.
用热线测量近壁区的流速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壁流动或称粘性次层流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许多重大难题如:湍流边界层的结构、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传质传热,人工减阻的机理等问题均与其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叙述用热线风速测量极近固壁区的流速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