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航空   1278篇
航天技术   322篇
综合类   202篇
航天   45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静  柳宁  吴斌  李俊峰  黄伟芬  赵东明 《载人航天》2014,(6):517-519,527
为了模拟失重状态,航天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中性浮力水槽。但与太空失重环境相比,水中存在的水动阻力会导致两种环境下人体运动反馈的差异性。基于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按照“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质量分布,建立了着舱外服人体动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仿真比较了水下和失重环境中肘关节屈伸、肩内收外展、肩矢状面内运动时人体躯干的动力学反馈,发现水下环境中模型躯干的转动速度峰值和平均值均较大。研究结果已应用于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出舱活动航天员训练,建立的航天员人体动力学模型可应用于我国未来空间站任务出舱活动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在更高的风速下实现圆锥前体分离涡的控制,了解AC-DBD和NS-DBD激励器的激励特性,应用交流(AC)放电和纳秒脉冲(NS)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20°顶角的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前体非对称流场进行主动流动控制实验。实验在低速开口风洞中进行,迎角45°,风速5~22m/s,流动控制方式为等离子激励器关闭、左舷或右舷等离子体激励器开启三种模式。结果表明:风速5m/s时,通过AC-DBD的左、右舷激励可控制圆锥前体的非对称流场实现镜像对称,NS-DBD则无明显作用效果;随着风速的提高,AC-DBD对非对称载荷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小,与此同时NS-DBD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加;风速22m/s时,NS-DBD可实现圆锥前体非对称流场的镜像对称控制,而AC-DBD则无明显作用效果;相对于AC-DBD等离子体激励,NS-DBD对于更高速度下的分离涡流场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正>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由控制面与主翼的铰链处各附件的松动等因素导致,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问题。这种非线性会导致机翼发生混沌运动等不稳定现象。在飞行器飞行速度大于机翼的颤振速度的情况下,会使机翼发生极限环振荡。R.Vasconcellos等人通过线性等效的方法仿真了开环系统的状态变化。S.Fichera等人对含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的T-tail型机翼的开环系统做了数值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控制面间隙会导致极限环振荡。李道春  相似文献   
994.
电子对抗力量协同是电子对抗力量指挥控制的"重难点"问题.随着电子对抗力量运用开始向智能化迈进,基于数据指挥的自动化指挥、智能化协同成为现代化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子对抗智能体队形控制的2种基本方法入手,通过C++仿真对比2种方法的稳定性、时效性,研究电子对抗智能体集群如何在存在侦察或干扰盲区的环境下,通过队形变化实现...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新颖的水热电泳法在碳布表面生长ZnO纳米棒,制备出ZnO纳米棒/碳布多尺度增强体,与传统水热法相比,有效地缩短了ZnO纳米棒的生长时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ZnO纳米棒/碳布多尺度增强体的结构特征、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探索了不同电泳时间(15、30、45、60min)对碳布增强复合材料的湿式摩擦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O纳米棒/碳布多尺度增强体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拉伸性能,归因于多尺度增强体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当电泳30min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且稳定的摩擦系数,与原始碳布复合材料相比磨损率降低了55.4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33.74MPa,与原始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30.10%。因此,水热电泳法在制备碳布多尺度增强的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各向异性非结构网格的超声速流动自适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各向异性非结构网格,实现了自适应求解技术,将其应用于超声速楔形体绕流及超声速横向喷流问题的计算研究,对各向异性网格自适应计算过程的收敛性和求解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展示了各向异性网格自适应算法在降低问题求解规模。提高各向异性流场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超声速楔形体无粘绕流场的自适应计算,清晰地捕捉到了激波附近的流场信息,激波前后的马赫数、压力、密度。温度等物理量与理论分析解吻合很好。超声速横向喷流流场存在激波、分离涡、边界层等流场结构的相互干扰。计算研究表明,单纯基于Hes-sian度量张量的各向异性网格生成及自适应算法不能有效模拟边界层内的流动情况,是将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挑战。  相似文献   
997.
基于FFD技术的大型运输机上翘后体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基函数属性建立了任意空间的自由变形(FFD)参数化方法,进一步结合无限插值(TFI)变形网格技术、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通用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系统.采用该系统对C17运输机上翘后体进行气动优化设计,在满足后体最大宽度、高度以及上翘角不减小的情况下,巡航状态减阻2.6%,压差阻力减小19.8%.流态分析显示,优化后体阻力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后体截面近圆度的增加以及近圆度沿机身轴线的变化量的减小使得后体周向逆压梯度减小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FFD技术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对于大型运输机上翘后体的气动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8.
高温高速燃气形成的通气空泡对水下航行体的降阻降载具有明显效果,其温度测量对研究通气空泡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进行了温度传感器设计、热电偶信号放大器设计、地面静态测试和水下动态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研制的超小型热电偶解决了高温高速燃气下的抗冲刷和电离子干扰问题,成功测得静态与动态条件下通气空泡内的温度变化,为水下航行体通气空泡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采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刘小磊  宋健 《直升机技术》2013,(3):43-46,51
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圆曲线路径构型双线摆式吸振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和Newmark法进行了时域响应的直接求解,并以桨毂中心的力传递率作为衡量指标,讨论了设计参数,诸如吸振器离心质量块质量、调谐、阻尼对吸振性能的影响以及桨毂中心纵横向加速度阻抗对吸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回顾了机翼和箱梁的气动迟滞效应研究现状,介绍了大振幅下获取薄翼和流线型箱梁自激气动力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薄翼在超过失速角的振幅条件下,升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失速现象,但气动力的高阶谐波分量显著增加;大振幅条件下,流线型箱梁的气动力高阶谐波分量也比较显著,并以第2和第3阶谐波分量为主。此外,在大振幅条件下,流线型箱梁的气动力矩迟滞曲线可出现“8字环”,即气动力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既做了正功也做了负功;其中,迟滞曲线“8字环”的气动正功部分随着振幅和折算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该现象可导致桥梁也出现类似于失速机翼的极限环震荡。最后,基于不同振幅下流线型箱梁的力矩迟滞曲线,简要讨论了大跨度桥梁在颤振后状态可能出现的振动形式和气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