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944篇
航天技术   450篇
综合类   181篇
航天   6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雷达与ESM相关算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比较雷达和ESM(ElectronicSupportMeasurements)这两种传感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雷达与ESM相关的特点,介绍了统计方法、模糊方法和优化方法等五种雷达与ESH相关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2.
本文论述了正互反矩阵一致性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43.
论文通过对1Cr18Ni9Ti不锈钢试件在-70℃下进行低温拉伸,制备出具有不同形变,诱发α’马氏体相(铁磁相)含量的试样,进行了XRD和TEM研究其相结构。  相似文献   
44.
抗欺骗式干扰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飞航导弹末制导雷达与探测雷达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归纳有源欺骗干扰的类别与干扰机理,从理论上分析雷达抗欺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途径,并分析国外在有源欺骗干扰与抗干扰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与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5.
对红外成像制导进行干扰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红外导弹、红外成像以及红外成像制导,深入探讨对红外导弹的多项干扰途径的优缺点,强调定向红外技术和拖曳式假目标对红外导弹极具威胁。  相似文献   
46.
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一致渐近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多青  吴宏鑫 《宇航学报》2004,25(5):502-506
特征建模的方法为智能控制器设计和一些高阶对象进行低阶控制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大型空间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阶次和参数未知的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归结为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对于位置保持或位置跟踪控制,基于特征模型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其稳定性问题即为三阶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Lyapunov直接方法定量地给出了三阶线性时变离散系统和一类非线性三阶时变离散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判据,从而为基于特征建模设计适当的控制律以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采用战术运用准则对近似实战的突防战术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建立了突防概率的数学表达式,据此可找出最优突防路线及最优战术组合,有助于电子干扰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最佳干扰战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电子战测频接收机中常用的放大器、混频器和微波控制开关等微波非线性部件的双音交调特性,给出了微波非线性部件的双音交调失真的原因和分析结果,及其对微波测频接收机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宽带高分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特征压缩问题.首先提取目标一维距离像双谱特征,然后应用主元分析法(PCA)降低目标特征维数,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3类实测目标数据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对雷达目标识别来讲,PCA是一种可行的特征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50.
马俊 《上海航天》1996,(2):61-63
为了对某航天产品的焊接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动氩弧焊焊接设备的控制器作了改进,并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并可用于非接触引弧的各类直流焊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