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9篇 |
免费 | 720篇 |
国内免费 | 6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99篇 |
航天技术 | 475篇 |
综合类 | 416篇 |
航天 | 1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芳砜纶浆粕/EPDM绝热层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高性能新型绝热材料。在分析芳砜纶浆粕和芳纶浆粕热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芳砜纶浆粕/EPDM绝热层与芳纶浆粕/EPDM绝热层的耐烧蚀性能、热性能及界面结合,并采用热失重、动态热机械与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造成性能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芳砜纶浆粕的热降解峰值温度比芳纶浆粕高100℃。与芳纶浆粕/EPDM绝热层相比,芳砜纶浆粕/EPDM绝热层的线烧蚀率、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较低,热稳定性较高,芳砜纶浆粕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好,这有利于提高绝热层的耐烧蚀性能。芳砜纶浆粕/EPDM绝热层可作为高性能绝热材料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太阳电池在平流层中的工作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近空间受到广泛关注,多种平流层飞行器被提出,它们大多以太阳电池为 主要的能源获取装置。研究平流层的太阳电池的性能,对平流层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了平流层中太阳电池的热环境模型,并结合硅太阳电池的电学模型,得到了 平流层中硅太阳电池的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进而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太阳能电池的热学、电学 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热环境的变化对太阳能电池的温度、输出功 率以及电效率都有影响。讨论了风速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 加,太阳电池温度降低、内部温差先增加后减小、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都增加。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4.
85.
86.
从防空导弹地面电源--热电池的热设计和工艺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电池工作寿命的因素,提出延长电池工作寿命的三条途径:合理控制热电池的内部热量;提高加热片的均匀性;合理选择外保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7075Al/SiCp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7075Al/SiCp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01-1s^-1。结果表明:7075Al/SiCp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大小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强烈影响,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出现一峰值后逐渐下降;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来描述7075Al/SiCp复合材料高温压缩变形流变应力,其变形激活能Q为279.659KJ/mol。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制备了乙酸铈品体,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其中铈的含量,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利用高温综合热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热重和差热分析,讨论了乙酸铈晶体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89.
90.
一般返回类航天器的星敏感器安装于舱内,通过光窗实现在轨应用。安装于舱内的星敏感器在轨热仿真鲜有人研究,舱内与舱外星敏感器的热仿真边界不同,且需要考虑安装于航天器舱板上的光窗对星敏感器计算温度的影响。文章提出舱内星敏感器的热仿真简化处理方法,即利用局部精细模型准确求解透过光窗到达星敏感器各个位置上的外热流,再配合整器热模型准确求解舱内星敏感器温度,不需要修改整器热模型,保证航天器研制进度的同时,实现了星敏感器在轨温度的精确仿真。分析结果与在轨飞行温度数据比对后一致性良好,可为舱内星敏感器在轨热分析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