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24篇
航天技术   88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1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11.
112.
本文介绍了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的工作原理、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高科技产品-汽油喷射系统的典型结构和研究动向.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逆反现象的表现和成因的分析,提出从七个方面入手,消除民航管制员安全教育中的逆反现象。  相似文献   
114.
阐述了腐蚀对飞机结构的损害,涉及到飞机结构腐蚀的主要形成原理,飞机结构腐蚀易发生部位与原因。介绍了控制腐蚀的原理与方法,以及用于飞机结构防腐的几种最新材料。随着国内民航机队的不断扩大,早期 引进的波音飞机将逐步进入老龄阶段。飞机在经历较长时期的使用后,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受到极大的影响。飞机的结构完整性一般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应力损伤,即结构承受的载荷所引起的损伤,除了极少发生的超过结构静强度而造成的以外,最主要的是疲劳;二是环境损伤,是由使用环境对结构的作用而引起的,主要是腐蚀问题;三是意外损…  相似文献   
115.
黑洞时代走到末路了吗?海兹尔·缪尔引见了一位神秘的太空新主人。谁也不曾见过一个黑洞。到目前为止,尽管还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大多科学家却相信,一颗巨大的恒星在寿终正寝之时可能会爆聚成一个天体。而这个天体是异常致密的,以致存在的物质也微不足道———甚至没有光亮———可能早已逃之夭夭。然而,科学家们可能要改变这一想法。美国的两位研究者就指出,物理学家们揭开了黑洞一层层的“遮羞布”。他们表示,通过勇敢地正视这些问题,他们找到了一种坍塌恒星毁灭的替代之物。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埃米尔·莫托勒和哥伦比亚市…  相似文献   
116.
另一种思路笔者沿考察顺序,走近1号洞口:洞口呈长方形,约为20平方米,从洞口垂直下探深达30余米,另有5米~8米淤积物未做清除,共约40余米深。在洞口左侧是呈现波浪形的缓坡道,每个波浪间距1米~2米不等。该坡道宽1米左右,呈旋转型直达洞底。旅游公司为方便人行走,在每一坡道上另加垫了碎石砌成台阶,外加护栏。站在坡道入口向下探视,见1号洞口有一鱼尾状巨石柱倒立于洞内,鱼尾状柱与拱形洞顶呈45°的夹角。石柱与洞壁均为50厘米长、5厘米宽的平行状直弧痕布满,石柱面向洞口的一面呈正剖面,另一端为菱形锐角状…  相似文献   
117.
庾晋 《飞碟探索》2006,(6):32-34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40亿年前,并曾有一  相似文献   
118.
利用铝合金插铣加工正交试验,从工艺角度分析了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径向切宽加工参数对三向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方差显著性分析(ANOVA)。建立了关于加工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讨论了加工过程振动对切削力信号的影响。从切削理论角度建立了切削力与刀具转角、瞬时每齿切厚的理论计算关系。基于切向/法向切削力的变化规律,将切削弧区划分为挤压区、划擦区和切削区。  相似文献   
119.
天龙 《太空探索》2007,(10):20-23
天文学家期盼已久的美国黎明号(Dawn)小行星探测器于2007年9月26日发射。它将历时8年、总计51.5亿千米,飞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先后探测谷神星(Ceres)和灶神星(Vesta)这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两个核心成像指标之间的矛盾,分类研究了若干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的典型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RWS)星载SAR系统,包括超高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超宽测绘带。总结出智能化多孔径天线技术、方位向多通道预处理技术、距离向实时DBF技术和多通道SAR数据压缩技术等,作为未来HRWS星载SAR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