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00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高超音速后掠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世芬  王宇  刘鹏 《航空学报》1993,14(9):449-454
应用表面油流和液晶温度显示、表面热流率和压力测量四种测试技术,在Ma_∞=7.8、单位长度雷诺数尺Re_∞=3.5×10~7/m条件下,研究了30°迎角尖前缘翼面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结果表明:表面流动是准锥型,在强相互作用下,流动发生了二次分离和再附,导致表面油流线的流向角、温度、热流率和压力分布均出现明显的凹坑。  相似文献   
12.
旋转状态下抑涡孔气膜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旋转状态下抑涡孔的冷却性能,用稳态液晶测温的方法,对两种抑涡孔在吸力面和压力面上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吹风比和铺孔位置对气膜覆盖范围和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并与单个圆孔进行对比。实验参数为:转速600r/min,主流雷诺数3370,吹风比M从0.3到2.5。研究表明:两种平行式抑涡孔均具有优异的气膜冷却性能,相比单个圆孔,其气膜覆盖范围和冷却效率在吸力面和压力面均得到大幅提高;铺孔位置会对抑涡孔冷却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上游抑涡孔在M1.5时表现最优,中游抑涡孔则具有很好的吹风比适应性,在M=2.5时表现最优;吸力面气膜覆盖范围和冷却效率均低于压力面,并且偏转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内冷通道横流条件下气膜冷却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内冷通道横流条件下气膜冷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采用窄带瞬态液晶测量技术获得了内冷通道横流条件下吹风比分别为0.5,1,2时气膜孔下游冷却效率和表面传热系数云图,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气膜孔内及下游区域流场的详细信息.结果表明:内冷通道横流对气膜孔下游冷却效率和表面传热系数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横流增强了气膜孔射流的展向分布能力,增强了高吹风比时气膜冷却效果.另外,气膜孔下游涡的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性,涡的结构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涡轮叶片尾缘复合通道的换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热色液晶测温法,测量了涡轮叶片尾缘带隔板的复合通道的温度场,分析了射流冲击强化扰流柱通道内换热的机理,讨论了两通道间隔板的不同开孔结构对换热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个换热评价指标,对不同开孔结构的隔板进行了换热评价.结果表明:冷气由第1通道进入,通过隔板上的孔不断由径向流动变为弦向流动后,对第2通道的扰流柱区形成冲击,最后由劈缝排出,提高了尾缘的换热;开孔均匀的隔板换热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赵熙  徐国强  罗翔  冯野  王蕾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6):1409-1414
在全面地分析热色液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热色液晶标定和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持频闪和相机的相对位置以及两者距拍摄窗口的距离一致,在同一色调值下,拍摄方式(无/有拍摄窗口)、有机玻璃拍摄窗厚度、热力方向(加热/冷却)和热色液晶老化分别产生最大约0.5℃,0.2℃,0.26℃和1.2℃的温度差异.转静间隙不影响热色液晶的显色特性.温度与色调的关系主要与频闪仪的发光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剪切敏感液晶涂层具有对剪切应力敏感的光学特性,液晶涂层的显色不但与所受到的应力大小有关,而且与应力方向有关.在白色光垂直照射下,利用相机拍摄液晶涂层所反射的空间光谱图像,结合标定结果可以获得涂层受到的表面剪切应力矢量分布.基于这样的理论,开展了液晶涂层光学摩阻测量技术研究,包括:液晶材料喷涂工艺研究,搭建相应的测量系统,液晶涂层标定方法研究,表面摩阻测量实验研究等.低速喷流实验定量测量了喷流—平板干扰区表面剪切应力矢量分布.Ma=5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获得了尖前缘平板表面摩阻分布定量测量结果,以此判断了平板边界层的转捩.  相似文献   
17.
涡轮叶片内部回转通道的换热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带肋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用瞬态液晶测量方法测量了整个叶片内部三个通道的全表面换热分布.研究了不同的气流雷诺数情况下和三个出口不同的出流比情况下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流比情况下,通道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范围内,当进口雷诺数一定的情况下,三个出口出流比例为0%, 75%和 25%时整个通道的平均换热最强;在弯道处布置放射状的肋片,能够非常好地增强换热.   相似文献   
18.
射流、旋流、出流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放大模型上详细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和出流比下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中冲击靶面、出流面和冲击侧面的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测量通道内部各个面的传热系数,得到以下结论:靶面直接受到射流的第一次冲击,射流形成旋流对出流面进行第二次冲刷,对冲击侧面进行第三次冲刷;靶面受到冲击孔射流的直接冲击,因此换热最强;冲击侧面只受到旋流、横流影响,因此换热最弱;冲击和旋流是通道各个面换热强化的主要原因;换热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强.出流比对各个面的换热分布及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轨迹的偏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一个主流径向压力梯度与冷气所受惯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Φ来评价气膜的偏转规律,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这一理论,得出了此无量纲数与气膜偏转角度的关系。实验利用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采用无线旋转拍照系统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图像信号加以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气膜沿径向偏转角度随Φ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板结构内壁面的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瞬态液晶测温技术对一种层板(针板)内壁面进行了详细的换热特性研究,实验分别测量了孔间距与冲击孔径比(S/D)为3.2,4.5和5.9,冲击雷诺数Re范围为10 000~40 000下的内表面换热特性,同时和传统层板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板内壁面平均传热系数随着Re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孔间距增大而减小;同时给出了靶面和冲击面的平均努塞尔数Nu与冲击雷诺数Re及孔径比S/D的数学拟合准则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