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9篇 |
免费 | 925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87篇 |
航天技术 | 277篇 |
综合类 | 193篇 |
航天 | 3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阵风发生器是阵风响应风洞试验的关键设备。针对叶片式阵风发生器的运行特点,通过简化的定常涡升理论,推导出阵风发生器下游流场Y向风速的计算公式。以0.55 m×0.4 m低速风洞(声学引导风洞)为实验平台,系统地研究了阵风发生器的设计参数(叶片弦长、数目、间距)和运行参数(叶片摆幅和摆动频率、来流速度)对阵风流场风速极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推导的简化公式能够解释阵风发生器各设计和运行参数变化后,其下游流场Y向风速的变化机制,可在阵风发生器设计时对其产生的阵风流场进行简单预估;从增大阵风发生器下游流场Y向速度极值的角度出发,增加叶片数目比增大叶片弦长更能增大Y向速度;在叶片失速前,增大叶片摆幅比增大叶片摆动频率更能增大Y向速度;采用多组叶片的阵风发生器,叶片间距不能太小,否则会导致等效升力系数下降,当叶片间距为1.2倍弦长时,能够获得最大的Y向速度极值。本文研究工作可为其他风洞的阵风发生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8(3):F0002-F0002
“鹰”式(Hawk)是英国航宇公司研制的中级和高级教练机。该机为双座串置。具备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有“鹰”50、60、100、200等系列。50是最早的出口型,装一台罗罗公司生产的“阿杜尔”(Adour)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23.1千牛。100是60系列增强对地攻击能力的发展型。200是其单座多用途改型。以60系列为例,翼展9.39米,机长10.775米, 相似文献
63.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泵诱导轮与离心轮的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诱导轮离心轮周向匹配的时序效应对离心泵外特性以及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阐释相关作用机制,采用基于分离涡仿真(DES)的离心泵三维全流道数值仿真方法,引入熵产理论以及压力脉动强度系数等先进分析方法对不同匹配角度下离心泵内能量损失机制及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心轮诱导轮的时序效应对泵外特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匹配角度的增加,扬程和效率均呈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扬程变化为0.8%,效率变化为1.2%,其影响机制由不同匹配角度下叶轮通道分离涡、叶轮叶片尾迹以及靠近隔舌处扩压器通道回流涡变化决定;时序效应对离心轮扩压器动静干涉效应影响显著,当诱导轮叶片尾缘位于离心轮相邻主叶片中间位置时,能够有效消除3倍频成分,显著降低泵内压力脉动水平,其中动静干涉区域以及隔舌处扩压器叶片表面压力脉动平均降幅分别达到14.5%和16.7%。 相似文献
67.
飞机的推出控制是飞机离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准确地预测飞机在由停机坪推出至起飞这一时间,即飞机地面轮候时间是飞机推出控制的基础。其中,由于滑行道系统路径复杂,滑行道轮候时间是飞机地面轮候时间的难点。通过构建滑行道节点网络系统,基于机场平面拓扑图,根据一定的路径规划算法预测飞机的滑行道路径,得到滑行道轮候时间的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国内某大型枢纽机场的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得到的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拟真度。 相似文献
68.
涡轮冷却器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文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26(2):230-236
从飞机空调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需要出发,首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求得涡轮冷却器的动态数学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提出不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求得涡轮冷却器动态数学模型的模型参数,而用辨识实验的方法求得涡轮冷却器的动态数学模型的模型参数。还推导了辨识的计算公式,论述了辨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结果。最后提出了涡轮冷却器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并且以欧拉法为例论述了涡轮冷却器动态特性计算的具体公式和步骤。 相似文献
69.
串列叶栅尾迹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串列叶栅的尾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串列叶栅尾迹平均速度和单列一样满足相似律。串列叶栅的尾迹平均速度和紊流脉动速度沿额线方向比单列叶栅变化平缓。对于串列叶栅在叶栅下游相对距离X/CT>0.7时,尾迹纵向紊流度基本不随距离X/CT变化。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揭示压气机叶尖区旋涡结构与流动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采用URANS对一亚声速平面扩压叶栅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并借助Q判据提取了叶尖瞬态涡系结构。结果表明:泄漏涡的破碎现象能够通过诱导新的涡结构间接作用于相邻通道的叶尖流动,是导致叶尖流场失稳的关键因素。在-0.3°和+0.7°攻角下,叶尖泄漏涡发生了螺旋破碎,并伴随有非定常诱导涡的出现,诱导涡对相邻叶片载荷的影响使得叶尖泄漏涡发生周期性摆动;在+1.7°攻角下,泄漏涡破碎会导致反流涡的形成,反流涡的输运会给叶片载荷和来流攻角带来非定常扰动,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泄漏涡的破碎和反流涡的生成,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