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10篇
航天技术   236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2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分析了海洋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海洋卫星的需求,提出了研制海洋地质调查卫星、加速海洋地质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星载微波散射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对海洋环境的研究,一直是人类探索和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先进的探测工具和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这一研究领域,装有多种遥感器、集成多种先进技术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风速下海洋粗糙面散射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风速的条件下,计算了海洋粗糙面的散射特性。用矩量法(MOM)计算了一维介质海洋粗糙面在Durden-Vesecky功率谱下的散射系数,由此获得了一定风速时的双站散射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文献数据非常吻合。由计算的不同风速下双站散射系数可知,风速对海洋粗糙面散射特性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散射角相同(除后向散射方向外)时,风速越大,散射就越强。  相似文献   
15.
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使雷达设计师更有可能开发复杂的探测与成像算法。然而,许多现有的监视雷达系统的设计缺陷却造成了即使仅对算法做小的变化也需要对雷达硬件进行费钱费时的改动这样一种局面。因此,在设计将来的雷达系统时,应采用可编程处理器,具要应用明确定义的接口将处理器与微波硬件隔离开来。本文介绍了我们的一个研究计划的成果,在这项研究计划中,我们通过将现有的在役机载海洋监视雷达与商用计算机工作站和大带宽磁带记录仪关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快速原型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6,(3):46-46
由于失去了机动能力.美法合作的“托佩克斯,海神”(全称为“地貌实验/海洋动力学综合监视与研究观测项目”)卫星在成功运行13年、绕地飞行近6.2万圈后,于最近停止工作。该卫星发射于1992年8月10日。它给海洋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最早实现了对洋面地貌的连续全球观测.使人们能了解到海洋每周的重要变化。它的数据使有关海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产生了巨大改变.曾用于飓风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海洋与气候研究、船舶航线规划、海上工业、渔业管理、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全球潮汐模型改进和海洋垃圾跟踪等。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但最终却成了历时最长的地球轨道雷达观测项目。它的用户遍及全球.包括54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星上用于保持轨道指向的俯仰反作用轮于去年10月9日失效.后续海洋研究卫星“贾森”1已在2001年12月发射.称为“洋面地貌任务”的另一颗卫星定于2008年升空.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将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A(HY-1A)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02年5月29日开始HY-1A卫星正式下传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仪所探测的数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北京、三亚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了第一轨HY-1A卫星遥感图像。国家海洋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进行了在轨测试,对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验与验证,各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卫星境内外水色探测能力与灾害监测能力得到充分证实,已于2002年9月18日交付后投入业务化使用。在卫星与地面系统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已获得我国渤海…  相似文献   
18.
85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进行“水星计划”,这是美国第一个载人太空计划,在美国太空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实台湾地区世也有“水星计划”,只不过美国的“水星计划”是探索外层空间的奥秘,而台湾地区的“水星计划”则是组建海洋战斗力,即由海军执行的“海狮”、“海豹”两艘潜艇接收计划,也是海军建构潜艇兵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06,(12):18-19
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满其蕴藏的巨大资源,靠一般方法是很难的。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利用它可以经济地、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和连续的监测,它已经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三维球坐标系下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完整地反映了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并与线性重力波理论进行了定量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