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251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壁面液膜(EWF)模型的热气防冰腔性能仿真计算的新方法。通过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框架求解滴控制方程获取三维表面滴撞击特性。通过对各微元的收集率、膜蒸发率等进行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了通过该微元的质量流量,并以此作为EWF模型质量流量边界条件进行空气驱动下三维膜厚度分布的计算,进而建立了防冰表面膜流动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防冰表面的耦合换热模型,通过引入亚松弛因子实现了内外流场、膜流动及蒙皮导热的松散耦合求解。通过对某发动机短舱模型三维算例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信的,可以用于三维防冰腔性能的计算。  相似文献   
62.
    
在众多光阳极材料中,纳米结构材料α-Fe2O3由于其光吸收显著、化学稳定性好、储量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利用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解性能的Co和P掺杂α-Fe2O3纳米材料。经过掺杂后α-Fe2O3纳米材料仍为纳米棒状形貌,纳米棒的粒径增加。实验发现,Co掺杂α-Fe2O3制成的电极在标准光照射下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为0.453 mA/cm2,是未掺杂样品的20.6倍,P掺杂α-Fe2O3制成的电极在标准光照射下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为0.276 mA/cm2,是未掺杂样品的12.5倍,具备了高效光解性能。同时通过SEM、TEM、XRD、UV-Vis和Mott-Schottky测试等方法,结合形貌与结构表征,研究了α-Fe2O3的光电化学分解性能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3.
毛羽丰  李运泽  王霁翔 《航空学报》2018,39(Z1):722184-722184
针对空间及高空环境中航天器、空天飞行器热载荷不断提升而热耗散能力低下的严峻问题,研究喷雾在低压闪沸工况(又称过热状态)下的雾化效果,雾化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喷雾的冷却效果。首先,建立了单个液滴在低压环境下由于气泡生长、气动力造成的二次雾化(液滴破裂)模型以及沸腾传质传热模型。其次,通过拉格朗日法综合喷雾中所有液滴,利用MATLAB仿真计算不同过热度对喷雾雾化及液滴温度的影响。进而分析过热度对喷雾冷却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闪沸工况下雾化效果远优于过冷状态;液滴在闪沸工况下温度总会快速趋近饱和温度;过热度越高液滴的雾化效果越好,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64.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旋转整流罩积冰过程,在现有三维积冰与冰层表面薄膜流动耦合模型基础上,基于功平衡分析的方法引入了旋转部件表面膜脱离模型,并发展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膜脱离的判定依据:当气流曳力做的功和由于离心力使膜增加的潜能之和大于黏附功时整流罩表面的膜会发生脱离。对旋转整流罩积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之后分析了转速和来流速度对整流罩表面膜脱离和积冰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来流速度越大,膜发生脱离的比例越大。在研究范围内,转速为3000r/min和6000r/min时,因膜脱离导致积冰总量分别减少13.4%和15.8%;来流速度为40、50m/s和60m/s时,因膜脱离导致积冰总量分别减少为12.2%、13.4%、14.2%。   相似文献   
65.
66.
本文讨论了我市住宅小区生活、消防给系统的平和状况。  相似文献   
67.
使用激光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系统对激波抛撒膜形成的云团进行了观测,得到激波抛撒膜形成的云雾中液滴速率和尺寸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厚度膜在同等强度激波的作用下抛撒,破碎产生的液滴轴向速率和尺寸以及形成云团的高度都随膜厚度的增加呈“W”形变化.不同厚度膜其破碎液滴轴向运动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径向运动速率差距不大.结果说明,在激波作用初期,激波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抛撒距离的增加,液滴的重力及在气流中所受摩擦阻力的影响越大.液膜厚度越小,透射激波越强,液膜被抛撒的范围越大.形成云团的直径随着液滴的径向速率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68.
水平槽道内气固两相湍流中颗粒行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IV技术对充分发展的平槽道内稀疏湍流两相流中的颗粒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中壁面雷诺数Rer=430,使用颗粒为直径60μm的聚乙烯微珠,测量了0.1%和0.5%两种质量荷载。研究发现,颗粒最大浓度出现在y+≈10的位置上。对两种质量荷载,下壁面附近的颗粒体积分数最大值均远小于10^3量级,仍属于稀疏两相流。槽道下壁面附近,向上运动的颗粒概率大于向下运动的颗粒,两者概率的差异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y’=10~30的范围内,颗粒相“喷射”事件(Q2)和“下扫”事件(Q4)概率分别显著地大于和小于当地流体对应值。颗粒相主要通过促进Q2且抑制Q4来实现对流体湍流的影响,颗粒的这一作用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9.
泰宁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地质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70.
CO_2激光烧蚀水所形成气蚀空穴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村燕  洪延姬  文明  何国强 《推进技术》2010,31(1):115-118,128
分析了激光烧蚀液体时形成表面空穴的机理。利用高速相机获得CO2激光烧蚀蒸馏的流场照片,对空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空穴的快速发展期在最初的100μs内,之后在几百μs内保持平衡。用简单模型计算了不同能流密度下,空穴平衡时的形状,并分析了模型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激光烧蚀产生推力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工质激光推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