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585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86篇
航天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1.
二维翼型抽吸气层流控制技术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值模拟了表面开孔吸气控制下的翼型绕流流场。主要研究了孔径、孔间距、吸气区大小和位置等吸气参数对二维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选用SSTk-ω湍流模型,并对标准的Wilcox转捩模式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的转捩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表面吸气引起的转捩位置的变化;在不同孔径、孔间距和吸气区位置的吸气控制下,翼型总阻力随吸气系数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采用较大的孔径、孔间距以及较小的吸气区域进行吸气控制,具有较大的翼型阻力恢复吸气系数和较低的相对阻力最小值。  相似文献   
812.
汪小卫  金平  蔡国飙 《航空学报》2010,31(7):1305-1311
 为研究气-气冷流掺混流场缩尺技术,对多组分气相掺混流动三维Navier-Stokes无量纲方程及其定解条件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并将量纲分析方法应用到气-气掺混流动现象中,获得了气-气掺混流场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表明冷流掺混试验件尺寸和试验背压都可以变化;运用该准则,在不同背压工况下进行了3个不同尺寸试验件的单喷嘴气-气喷注器掺混流场的仿真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试验件尺寸和不同压力工况下气-气掺混流场具有相似性。研究结果能够指导气-气冷流试验,并为气-气燃烧流场缩尺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3.
SiO2 气凝胶常压干燥工艺与隔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SiO2气凝胶常压制备技术及其复合隔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提高凝胶网络基架强度、添加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表面改性、降低毛细管力等几种SiO2气凝胶常压干燥工艺,并回顾了几种SiO2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14.
提出了双耦合Duffing振子仿真系统检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型信号的方法。搭建了双耦合Duffing振子仿真系统,针对流型信号的特征确定了3个关键参数:阻尼比、耦合系数和频率,并应用典型混沌信号Lorenz和R9ssler对该仿真系统进行了性能检测。在两相流型信号检测时,提取了振子振动的瞬时速度和位移2个特征值,并基于特征值对流型动力学特性及流型辨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典型混沌系统的检测验证,发现本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能够较好地表征典型信号的混沌特性。提取的2个特征值能够揭示出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型转变过程中气液两相间的作用机理。系统的振子振动瞬时速度结合位移实现了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典型流型的准确识别,有助于其他不同介质的多相流动特性分析与流型辨识。  相似文献   
815.
针对高超声速飞机结构试验中大范围快速升/降温加载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宽温度区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方法。首先,形成了一种基于平板式石墨加热元件的超高温环境设计流程,提出了考虑加热环境的加热元件厚度设计与强度校核方法;其次,针对快时变热载荷模拟需求,提出了基于加热元件与试验件解耦的快速升温方法,分析了封闭环境中强迫对流换热降温效率;最后,基于前述方法研制了大范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试验系统,并针对炭气凝胶试验件开展了超高温快速升/降温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试验件表面温度响应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滞后与变化缓慢现象。针对碳基材料平板试验件,试验系统可实现500~1 800℃范围内的可控多次快速升温与快速降温,升/降温速率可达到10℃/s,为高超声速飞机结构热试验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16.
应用湍流模型对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推力室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冷却剂比热容及金属固体物性随着温度而变化。计算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气-固耦合算法。结果表明:推力室燃气侧壁面的温度和热流密度的最高点均发生在喉部附近,喉部横截面固体区域最大温度梯度靠近燃气,喉部附近氢气在垂直主流方向的截面上产生了二次流。气固耦合面最大热流密度及最大对流换热系数同样位于推力室喉部附近。   相似文献   
817.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硝酸为催化剂,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RDX/AP/SiO2复合含能材料。采用SEM、EDS能谱和BET比表面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DX/AP/SiO2复合材料是以SiO2为凝胶骨架,AP与RDX进入凝胶孔洞而形成的。运用热分析仪(TGA/DSC)对复合材料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RDX/AP/SiO2复合材料中的AP的分解温度大大提前,几乎与RDX同时分解,且分解热远高于物理共混的,提高了603.7 J/g,主要原因是RDX分解时释放的NO2等气体能促进AP的分解,同时AP分解提供的氧能使RDX分解产物进一步分解。  相似文献   
818.
凝胶燃料单滴燃烧的建模、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凝胶燃料单个液滴燃烧的建模、实验研究和应用问题。单滴燃烧建模的关键在于依据凝胶燃料的胶凝结构和组份物性,确定燃烧过程的关键步骤,提炼主要影响因素。单滴燃烧实验研究的水平主要依赖于微小液滴的生成技术,高分辨率和高速成像技术,燃气成份的准确快速测量技术等光学测试技术的发展。单滴燃烧研究的主要应用在于揭示燃料的燃烧机理,分析燃料的燃烧特性,提高燃烧装置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19.
气动弹爆破过程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工业界对于安全有效的管道清洁装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利用气动爆破的原理进行管道除垢的设备.该装置采用气动控制,利用压缩空气的瞬时释放产生的射流与冲击波的能量击碎管道内壁的附着物,实现管道除垢.通过分析装置工作的原理及运行过程,给出了重要参数的建模过程.通过仿真分析了气爆过程中压强、剪切力的分布特点以及传播过程,计算了其管道内气流速度场的分布变化,得出了气动弹爆破过程中对壁面产生的冲击主要来源于射流以及冲击波,并且在使用10MPa的工作压强下一次爆破可清理的管道范围超过160m.该设计可以高效的实现管道清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0.
为了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Pulse Detonation Engine,简称PDE)工作的协调性。试验获得汽油/空气混气点火延迟时间约为3.6 ms,缓燃向爆震转变(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简称DDT)过程所需时间约3.8 ms。对PDE一个工作周期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采用电磁阀控制停止供油时间,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爆震波压力,研究PDE在一定的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性能,发现对于小管径的,两相混气PDE可以不用隔离段;在亚音燃烧时段继续供油,PDE仍可以正常工作;在PDE膨胀时间段供油会使爆震波的压力峰值下降。研究的结果对提高PDE的工作频率及更好的组织两相爆震燃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