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80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81.
为了提高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的遥感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在Glo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改进后的RRDB架构用于低分辨率图像特征提取,通过构建更多层和连接以提升训练的稳定性。然后,以一种纯数据驱动的流模型来训练分布的参数,通过最大化负的对数似然的方法进行优化,得到该算法的损失函数。实验证明该模型在网络训练过程中能够快速达到稳定收敛的状态,且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用重建出的图像质量对比SRCNN、SRGAN、ESRGAN,经过测试后发现,提出的算法远远优于SRCNN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也有明显优势。重建出的图像不仅在指标上有所提升,例如与SRCNN相比,PSRN和SSIM分别提升了15%和40%,且人眼观察时有更高的清晰度,高频细节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82.
软件定义测控系统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民商航天测控需求和小卫星及大型星座的快速发展导致的测控任务爆炸式增长需求,将软件定义技术这一被认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革命性技术,从互联网行业引入航天测控系统,提出了软件定义航天测控系统体系架构,实现测控系统新一轮技术革新。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航天测控系统体系架构及存在问题,其次讨论了软件定义航天测控系统具有层次化设计标准,应用接口开放,系统集中控制,基础资源可灵活重组等技术特征。随后分析了该体系架构的优势及标准接口与规范、软件定义射频前端、软件定义信道和软件定义基带4项关键技术,并对软件定义测控系统发展作出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测控系统软件定义航天测控系统架构更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航天事业对测控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83.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用飞机上逐步推广使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以钢索传动为特征的机械操纵系统,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阐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优点及以B777与A380飞机飞控系统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电传飞控系统的架构,并简单地分析和对比了两种飞控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希望为大型客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84.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协议的分层特征对数传预处理的完全并行提出挑战,虚拟信道、应用过程的多路复用为并行处理提供契机。本文面向高性能数传预处理需求,在分析处理性能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层间流程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层内瓶颈步骤GPU加速的协同处理新方法。以高级在轨系统(AOS)帧循环冗余校验(CRC)、工程参数提取与物理量转换算法为研究对象,对图形处理器(GPU)线程分配、CPU-GPU协同任务划分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实现CRC校验11.449 6 GB.s-1、工程参数提取与物理量转换0.902 4 GB.s-1的处理速率,性能较传统CPU架构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285.
286.
张嵩  许蕾  吴永亮 《航天标准化》2023,(2):47-51+33
传统的标准编写方式通常是自由格式的,没有明确的结构和规范,容易导致标准质量不齐、同类型标准格式不统一、甚至存在标准信息错误等问题。为保证标准数据的完整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XML的标准化结构化框架,该框架定义了一组规范的XML元素和属性用于表示特定类型的标准文本内容,使得标准内容可以被明确的结构化和标记化,以确保标准结构准确、内容完整,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降低系统间集成难度、提高标准转换和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87.
为满足复杂环境下多样化任务需求,直升机正在向网络化、体系化和智能化发展,对航电系统的开放性和跨平台互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直升机航电系统服务化发展需求,提出了面向云服务的直升机航电系统架构,并探讨了云服务管理、资源云化与共享管理等技术,通过统一标准接口提升系统软硬件可组合及可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288.
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小型化、高集成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散热挑战,天线阵面的高热功耗和高热流密度已成为制约天线电性能的瓶颈。文章对国内外公开报道的相控阵天线冷却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总结相控阵天线常用冷却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相控阵天线冷却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相控阵天线热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9.
卫星导航系统固有的弱点与脆弱性制约了其水下应用,因此针对水下用户的定位导航授时(PNT)信息需求,迫切需要建设可提供全时全域、实用有效、安全可靠的PNT信息服务的水下PNT体系。针对水下PNT体系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探讨了PNT体系架构的核心信息架构设计及相关关键问题。系统分析了水下PNT体系建设的特殊性以及水下用户对于水下PNT服务的需求。在水下PNT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感知层、预处理参量层、本地时空参数层、环境信息层、多源信息融合层、系统应用服务层、体系服务管理层等七层水下PNT信息体系架构。总结了水下PNT体系构建时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并分析了后续水下PNT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0.
随着人们对定位安全和定位准确性要求的提升,仅仅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个性化定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广、用户数量大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将通信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导航通信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导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热点,但目前缺乏清晰的导通融合架构和导通融合方式。从导通融合的技术层面进行划分,提出了波形融合、信息融合、硬件融合三种导通融合方式,分析了通信系统的辅助信息对导航系统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种典型的导通融合系统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补充了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对导通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