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28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91.
杨宗耀  张靖周  单勇 《航空学报》2021,42(7):124445-124445
针对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后机身顶部狭缝进气口布局的精细化设计需求,提出了改变进气狭缝位置以及面积的4个方案,基于旋翼下洗气流和尾桨气流的简化模型进行了后机身内外流耦合流动传热数值研究,并运用正反射线追踪法计算得到了后机身3~5 μm波段和8~14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了狭缝进气口布局对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后机身气流组织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翼下洗气流对于机身两侧排出的热喷流掺混作用有所差异,存在尾桨气流时排气热喷流对喷口附近机身壁面的局部加热效应更显著;后机身顶部进气位置影响旋翼下洗气流的进气流量以及机身内部气流流动,进气口布置在后机身顶部外侧不利于旋翼下洗气流的导入,而进气口布置在后机身顶部内侧则导致旋翼下洗气流在混合管与机身壁面之间的局部流动较弱,使得该区域的气流温度较高;进气口面积增大虽有利于减小表面局部热点区域,却导致后机身上方的红外辐射强度有较大的增强。因此,进气口的位置和面积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合理的后机身内部气流组织可以提供有效的混合管冷却和后机身壁面热防护,改善3~5 μm波段和8~14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92.
293.
大型客机机身壁板材料现已广泛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壁板的屈曲及失效特性对提高结构设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工程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试验三种方法研究压缩载荷下复合材料机身帽型加筋壁板的屈曲载荷、失效载荷和失效模式;通过工程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研究压缩载荷下壁板的屈曲形式和载荷,采用 Von Karman 法修正的柱失稳方法研究壁板在压缩载荷下的承载能力;依靠先进的机身壁板多轴载荷试验系统完成 3 m×2 m 机身壁板的压缩载荷试验、压缩充压复合载荷试验,验证并完善工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屈曲分析时需要对工程分析和有限元方法进行修正,失效分析时采用修正的柱失稳方法的分析结果比试验结果略保守。  相似文献   
294.
本文引入轻微超限损伤这一概念,以波音737飞机凹坑损伤为背景,针对超出手册规定的修理时限之后是否可以延期这一问题进行疲劳分析,给出一种兼顾严谨性与实用性的损伤评估方法,可供非OEM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95.
本月靓机     
即将交付给澳大利亚航空(QANTAS)的 A380超大型客机。白色的机身,绘有白色袋鼠图案的橘红色的尾翼是澳航的特色。这架 A380尾翼上的袋鼠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图案。  相似文献   
296.
飞机机身-机翼接头精加工条件评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飞机机身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过程中,为保证机身-机翼接头配合面与连接孔精加工的安全性,在加工前安排机身-机翼接头的在线三坐标测量工序。具体阐述了基于专用数控机床的机身-机翼接头测量方法,提出了被测孔与平面理想几何要素的稳健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被测孔、面拟合方位的机身-机翼接头可加工性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接头孔与平面的稳健拟合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粗差能力,机身-机翼接头的可加工性检验能揭示不合理的飞机机身、机翼位姿所带来的加工安全隐患,从而避免精加工过程破坏机身-机翼接头。  相似文献   
297.
民机机身耐撞性设计的波纹板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耐撞性是民机机身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要求。为了研究以波纹板为吸能结构的机身结构能量吸收特性和冲击响应特性,针对常规的机身构型,提出了3种货舱地板下部波纹板布局形式,建立了相应的机身段有限元模型,对机身垂直撞击刚性地面的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布局形式下的波纹板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情况,以及机身段的破坏模式、能量吸收情况和座椅处的过载-时间历程。3种布局的对比分析表明,在机腹隔框下端和蒙皮之间布置波纹板,可以使机身下部结构的破坏模式稳定,显著降低座椅处的过载峰值,缩短高过载脉宽,有效提高机身结构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298.
风力机气动特性主要由叶片贡献,但是处在流场下游的机身(包括机舱和塔架)对其也会产生影响。基于自由涡尾迹方法与面元法,得到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风力机叶片与机身气动干扰的迭代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叶片用位于1/4弦线的一根升力涡线代替,结合叶片尾缘拖出的涡线建立自由涡尾迹模型,机身绕流模拟采用了一阶面元方法,将自由涡尾迹方法和面元法耦合模拟风力机主要气动特性。最后用该分析方法计算了NREL phaseVI风力机的气动特性,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验证了全耦合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9.
300.
歼7Ⅱ型飞机后机身的超温问题,经过12项改进设计后得以完全解决。这不仅消除了歼7Ⅱ型机因后机身温度高带来的某些隐患,提高了歼7Ⅱ型机的热疲劳寿命,还为今后新机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