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325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33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12.
13.
本文介绍了日本鹿儿岛和种子岛两个航天中心的概况。还介绍了种子岛航天中心最近新建成的H-2大型运载火箭综合发射场的建设原则、工作流程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期间天津外贸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论述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将天津外贸纳入了战争轨道,使其成为推行“以战养战”政策的途经与手段,并为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是一篇揭露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时期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掠夺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拍板 1945年7月底,从军事角度而言,日本的彻底失败已不可避免,战略轰炸早已将日本支持战争的潜力摧毁殆尽,只要继续保持战略轰炸的压力,即使不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也足以迫使其投降,更无需使用原子弹了。  相似文献   
16.
周边军情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计划在5—10年内裁减四分之一的地面部队兵力,同时重整自卫队,以应付恐怖攻击与其它新的威胁。此计划也将裁减陆上自卫队的坦克数量,从原先的900辆减为450辆,而航空自卫队原有300架左右的战机编制也要削减20%-30%。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加深,向地外寻求生存空间已是必由之路.由于目前比较看好的地外星球是月球和火星,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已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大型地面模拟基地,为最终建成月球或火星基地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6,(6):46-46
海射公司天顶3SL火箭4月12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射平台上发射了日本卫星公司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9。卫星由洛马制造,采用A2100AX平台,重4.4吨.带20台Ku波段和20台C波段转发器及一台S波段移动通信转发器,将定点于东经132度轨位。覆盖日本、东南亚、夏威夷和大洋洲,最低寿命12年。△轨道科学公司“人牛怪”火箭4月15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我国台湾与美国合作的6颗“福卫”3小卫星。  相似文献   
19.
东旭 《中国航天》2000,(6):36-37
日本人很喜欢用“希望”一词给航天器命名。他们研制中的不载人小型航天飞机叫希望号。他们用于探测火星的行星B探测器在上路后也改称希望号(尽管这两个“希望号”在用词和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旧世纪逝去、新千年到来之时,日本航天的前景却笼罩在接连失败的阴云之中。在多起重大航天事故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造价高昂的H—2火箭的接连两次发射失败尤为惨痛,因为这两次失败不光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玷污了日本在商业卫星发射能力方面的名声。H-2的首次发射事故发生于1998年2月,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第二级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7,16(2):40-40
2007年2月24日,日本的情报收集雷达卫星-2用H-2A火箭发射升空。它将和已在轨的3颗间谍卫星组成体系,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每天一次的拍照。雷达卫星运行在高400~600km的低轨道上,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自图像,分辨率南北方向为1m,东西方向为3m。一同升空的还有一颗光学试验卫星,后者主要是为了验证日本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光学卫星的性能。据悉,新一代光学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将提高到0.4~0.6m,预计2009年发射,而新一代雷达卫星计划2011年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