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374篇
航天技术   54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01.
强激光辐照下充压壳体损伤特征温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损伤特征温度的理论表述,该物理量表征的是材料结构达到强度极限时的温升大小,同时其对应的是壳体出现开裂损伤时满足的最低能量条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激光加载下损伤特征温度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加载功率密度和内压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讨论,并预估了不同功率密度加载时壳体的损伤时间。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激光功率密度和壳体内压对损伤特征温度有不同的影响关系,该物理量对试验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分析飞控中心遥控软件系统存在的现状,提出基于对象组件的遥控软件设计思想,以及具体的设计步骤,并针对遥控软件给出类的抽象与设计,有助于遥控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以SBDART模式作为辐射传输计算模式,在各种大气气溶胶存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大气后向散射反演大气臭氧总量的Version7方法,模拟计算得到各种气溶胶存在时的大气臭氧总量,并分析了反演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根据斜气柱臭氧总量sΩ0,选择不同连续波长区间测量得到的后向散射强度来对臭氧总量的初估值Ω0进行修正的方法.将得到的结果与Version7的进行比较,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给出了噪声载荷作用下薄壁柱壳结构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并与实际测量获得的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进行了比较,计算的功率谱与实测的功率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这种估算噪声载荷作用下薄壁柱壳结构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用同样方法导出的Von Mises应力响应的功率谱密度及其均方值的计算公式,可直接用于疲劳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5.
基于Web的带宽自适应组件化多媒体监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分布式多媒体监控系统存在通用性、易用性和扩展性不足等缺点,且不能自适应多种网络状况.为解决其通用性、易用性问题,参考流媒体系统结构,给出了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监控系统结构.为增强其可扩展性,在DirectShow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基于COM的监控系统软件结构.采用带宽自适应的策略和方法,实现了系统对多种网络状况的动态自适应.   相似文献   
106.
高性能相位稳定电缆组件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高性能相位稳定电缆组件的应用和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7.
载人航天器推进系统健康监测的组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载人航天器推进系统多发动机的分布式结构,提高健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组件技术构造了分布式多智能组件集成的健康监测系统,给出了组件之间的协调修正和决策算法。原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比传统的面向对象(OOP)技术更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可应用于载人航天器推进系统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8.
液滴微流控是微流控领域重要分支,其所涉及的生物流体往往具有非牛顿性质。为深入理解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配置4种不同流变特性的流体,系统研究流动聚焦微通道中滴流模式下的非牛顿液滴生成。结果表明:与牛顿液滴相比,非牛顿液滴生成表现出更显著的“连珠现象”;不同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截然不同,剪切稀化和弹性效应对液滴尺寸和生成频率的作用相反。液柱颈缩动力学结果显示:单一的剪切稀化效应使得非牛顿液滴液柱颈缩过程与牛顿液滴相似,均只有流动驱动阶段;单一的弹性效应则使得非牛顿液滴液柱颈缩后期出现不同于牛顿流体的毛细驱动阶段;而剪切稀化和弹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液柱颈缩过程中更显著的毛细驱动阶段和液柱断裂后更显著的“连珠现象”。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APU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如何对IGV、SCV、Fuel进行调节控制,分析了使用双空调组件和单空调组件时APU各参数的相关变化,从而帮助机务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APU如何使用才能更加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旁泄间隙(发射筒与隔板的间隙)对燃气弹射内外流场及内弹道特性参数的影响,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结合动态分层动网格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技术,对燃气弹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旁泄间隙大小对燃气弹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燃气弹射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旁泄间隙出口附近形成明显漩涡,旁泄间隙的增大会导致低压室压力与加速度峰值减小,并使试验弹出筒时间延长、出筒速度降低,但变化趋势呈现非线性特征。旁泄间隙从2 mm增大到6 mm时,出筒时间延长7.7%,出筒速度降低16.3%,可认为在此范围内旁泄间隙的影响幅度相对较小;但此后旁泄间隙的影响会显著增强,当旁泄间隙从6 mm增大到8 mm时,出筒时间延长20%,出筒速度降低35.8%,当旁泄间隙增大到10 mm时,试验弹到筒口速度甚至降为0 m/s。本文研究结果为燃气弹射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