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60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柳明  向礼  刘雨  苏宝库 《上海航天》2010,27(5):51-54
提出了一种新的惯导平台静基座快速初始对准方法。用两步卡尔曼滤波算法替代常规算法估计水平误差角,根据水平误差角快速收敛的估计结果估计收敛较慢的方位误差角。给出了算法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水平误差角的估计收敛速度可提高1倍,对方位误差角的收敛速度也相应提高,精度与常规方法一致,是一种有效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  相似文献   
132.
文章在建立了线性调频步进ISAR回波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对线性调频步进雷达ISAR信号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由径向速度和转动速度所引起的耦合项、一次项和二次项对距离合成高分辨和方位聚焦的影响;给出了线性调频步进雷达ISAR成像的详细步骤,并用仿真论证了文章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双捷联冗余技术在长征二号丁(CZ-2D)运载火箭上的研发与实践。阐述了采用双八表惯组和光纤惯组的必要性,以及激光/光纤双捷联惯组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采用主从冗余设计的激光/光纤双捷联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突破的故障诊断与决策、全方位发射、组合导航、方位瞄准及参数测量、三CPU冗余计算机等关键技术。飞行试验验证了双捷联冗余技术总体设计的正确性。展望了运载火箭惯导技术中二度故障重构率提高、组合导航改进、双捷联主备份互换、大角度空中滚转定向、十表惯组应用等的后续发展。双捷联冗余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全箭飞行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以及入轨精度,减轻了火箭末子级的质量,增大了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光纤惯组在运载火箭中的应用积累了成功子样。  相似文献   
134.
135.
目前,成熟应用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主要为两轴阻尼平台,例如LaCoste&Romberg海空重力仪,以及三轴惯导平台,例如GT-1A航空重力仪和AirGrav航空重力仪。虽然捷联式航空重力仪研制及应用尚未成熟,但通过本文对自主研制的激光捷联式与速率方位平台式航空重力仪进行的车载重力测量试验表明,两种类型重力仪样机获得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36.
运用高精度光电自准直仪对飞行器在野外长时间热待机状态的方位姿态变化进行监测,采用基于经纬仪和标杆仪的基准边修正方法进行数据修正。飞行器的不同部位固定温度传感器,通过工业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所有数据分析得出飞行器方位姿态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飞行器发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针对星载方位向扫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中天线无法实现连续扫描而引入成对回波的问题,提出了波束跃度对SAR成像质量影响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广义的SAR成像几何模型,以模式因子区分不同的方位向扫描模式;结合傅里叶级数和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波束跃度下的方位向天线方向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方位向回波信号模型;得到成对回波幅度和位置与波束跃度的定量关系,着重比较分析了波束跃度对不同方位向扫描模式SAR图像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光、机、热稳定性直接影响高分辨率、大比例尺测绘相机内外方位元素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卫星地面定位精度和高程精度。文章介绍了高分七号1∶1万立体测绘卫星的主要载荷——双线阵立体测绘相机,为实现高稳定性在光学、结构、热控等方面采用的设计手段,通过真实温度场的光、机、热联合仿真分析方法,结合在轨测试结果,证明该相机设计能够满足1∶1万比例尺高分辨率测绘所需的内、外方位元素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斜视循序扫描地形观测(TOPS)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模式,对广义极坐标格式算法(PFA)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先线性走动校正(LRWC)后PFA插值的成像方法。利用LRWC显著降低了距离向与方位向的耦合,简化了距离单元徙动校正过程。走动校正后方位向采样依然是均匀的,因此方位向插值可采用Chirp-Z变换快速实现。对于波束扫描及走动校正引起的多普勒调频率的方位空变问题,采用方位非线性变标(ANCS)的方法进行统一校正,大幅提高了方位向的聚焦深度,扩大了可良好聚焦的场景范围。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0.
对相控阵雷达的旁瓣欺骗干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对相控阵雷达实施旁瓣干扰的方法,用此种方法可产生方位欺骗或方位多目标干扰。详细讨论了方位欺骗干扰系统的参数设计问题,最后对干扰样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