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633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71.
采用自制2,2′-(1,3-苯)双(4,5-二氢)噁唑分别与热塑性酚醛树脂或二氨基二苯甲烷(DADPM)进行聚合反应制得了聚醚酰胺树脂(PEAR)和聚氨基酰胺树脂(PAAR)。实验表明:PEAR的冲击强度达到6kJ/m^2以上,弯曲强度达到100MPa以上,且电绝缘性能优良,可作为H级绝缘材料使用;PAAR的冲击强度最高达到22kJ/m^2,弯曲强度达到202.MPa,电绝缘性能较PEAR稍差,但仍然可作为H级绝缘材料使用,另外还可望作为无卤阻燃材料使用。以这两种高性能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玻璃布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2.
航空用国产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湿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1种航空用国产T700级碳纤维和4种双马树脂(QY9611、5429、QY9512、QY8911-4),采用3种湿热条件(100℃水煮、70℃水浸、70℃/85%相对湿度)对其复合材料单向层板进行湿热处理,通过研究吸湿量、扩散系数、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耐热温度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湿热特性。结果表明,4种复合材料在3种湿热条件下的吸湿行为均符合Fick第二扩散定律,100℃水煮时平衡吸湿量和扩散系数最大,70℃/85%相对湿度时两者最小。4种复合材料吸湿速度有明显区别,这与其原材料形式和成型工艺不同有关。湿热处理未导致复合材料内部产生损伤和化学变化,主要引起增塑效应,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复合材料的90°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和吸湿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衰减更为明显,破坏模式由基体开裂转变为界面脱黏和开裂。   相似文献   
73.
描述了一种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技术--等离子体浸泡式离子注入,以及它的关键设备--高压脉冲调制器.我们研制了1台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光纤隔离同步控制的10 kV IGBT固态脉冲调制器.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性能优良,输出电压幅值可在1~10 kV范围内调节,脉冲宽度可在2~100μs范围内改变,重复频率可在10 Hz~8.5 kHz范围内变化;在纯阻性负载时,注入电压波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为350 ns和1.64μs;在等离子体负载时,由于电缆电容和下拉电阻较大,上升时间增加到2μs,下降时间增加到30μs;如果减小电缆电容和下拉电阻,上升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小,下降时间可以减小到15μs.  相似文献   
74.
为改善难变形GH141合金的热塑性,本文通过La、Ca、Mg微量元素的加入,在10kg真空感应炉浇铸成φ20×140mm试棒,用落锤顶锻方法按裂纹形成的倾向性对所有试验炉号锻态样的热塑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宏观和微观组织做了观察。La、Ca、Mg的作用如下: 1.有明显改善铸态结晶组织作用,其柱晶减弱,枝晶变细。 2.具有细化碳化物和变态作用。添加过量后,呈点状聚群夹杂物增多,热塑性降低。 3.添加适量的单La、Ca、Mg或Ca和Mg同时复合加入,对扩大热加工温度范围有良好的作用。与未加的合金相比:加入0.01%Ca及其相应残留量为O.02%Ca时,效果最好,约提高170℃;加入0.005%Ca+0.007%Mg及其相应残留量为0.002%Ca+0.003%Mg,或加入0.03%Mg及其相应残留量为0.01%Mg时,约提高100℃;加入0.025%La及其相应残留量为0.0084%La时,提高50℃。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工艺温度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作用,设计采用三阶段固化工艺(即扩散、固化和后固化),考察了不同温度制度下3种碳纤维/双马树脂(BMI)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深入分析了上浆剂对纤维表面粗糙度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上浆剂的反应活性及其与双马树脂的反应性,采用微珠脱粘方法测试了碳纤维/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s)。结果表明,200℃处理2h后3种碳纤维上浆剂均发生部分反应,并且170℃,2h后上浆剂均与双马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对比不同温度条件可以发现后固化阶段对碳纤维/双马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显著,未经后固化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最低;110℃和140℃恒温扩散阶段对碳纤维/双马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同种温度条件下,CF1和CF3上浆剂与双马树脂的反应程度高于CF2,相应的CF1和CF3与双马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较高,表明上浆剂与双马树脂间的化学反应程度是影响其界面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碳纤维上浆剂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通过POSS 催化剂改性氰酸酯树脂,并采用热熔法排布制备了碳纤维/ 中温固化氰酸酯预浸料, 验证了改性氰酸酯的工艺性。同时考察了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 POSS 催化剂的加入, 降低了氰酸酯的固化温度,同时其使用温度、室温及-18℃的储存性能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改性前相当。  相似文献   
77.
郑伟  谢波  胡铨  曹磊  王江宁  张军 《固体火箭技术》2016,(4):509-512,537
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影响含DNTF改性双基推进剂晶析的因素,并对抑制晶析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随配方中DNTF含量增加,推进剂表面的晶析量先增加、后减少。随配方中溶棉比的降低,推进剂表面的晶析量减少。以NG和以三乙二醇二硝酸酯(TEGDN)为溶剂时,推进剂均会出现明显的晶析现象。采用3%NC的丙酮溶液涂覆,可明显减少晶析量;在推进剂配方中,加入少量聚合物BA可完全抑制晶析。  相似文献   
78.
本文探讨了醇酸树脂和改性聚丙烯酸树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颜料体积浓度(PVC)对漆膜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酸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醇酸树脂,标志漆调配中存在一个最佳颜料体积浓度(PVC)范围。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一种新型的液体单核芳香胺类固化剂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ADMT)与4,4,-二胺基二苯甲烷(DDM)共混作为固化剂研制了一种中温固化胶粘剂,并对两种固化剂的加入比例及体系的反应性、使用期,粘度以及浇铸体的性能和固化机理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两种固化剂共混比例在1∶1(摩尔比)时温度在40℃左右即可熔融,而且固化产物的性能相对也较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