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航空   555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2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用石膏脱模的方法制作圆柱实验件.实验采集圆柱试件表面不同位置染色过程的动态视频数据;依据圆柱驻点处色度值时序信号的增长曲线,将实验划分为欠饱和区、平衡区和过饱和区3个阶段;将平衡区RGB色度空间的色度值c与水滴撞击特性的局部水收集系数建立关联.结果表明:平衡区的比色分布符合局部水收集系数相对驻点处β/βm分布;不同位置c值增长曲线具有相似性,缩比时间尺度1/tb分布符合数值仿真欧拉法β/βm分布的定义;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误差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992.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993.
动量传递因子β是评估动能撞击效果的重要参量。根据动能撞击过程中动量传递因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撞击器特性参数和小天体结构特性参数对动量传递因子取值的影响,并对不同动能撞击方案以及不同材料特性小天体的成坑效应和动量传递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标度律参数μ对β影响较大,μ是地面实验拟合得到的系数,与材料强度特性相关;当小天体为单体岩石结构时,撞击器速度及密度、小天体密度及表面强度对β影响较大,而撞击器半径和小天体引力对β影响较小;当小天体为碎石堆结构时,β对撞击器特性参数和小天体特性参数不敏感,且数值较小。对三种不同动能撞击方案的成坑效应与动量传递因子形成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撞击器初始动能对β影响较大。当小天体为单体岩石结构时,其对应的动量传递因子取值较大,而当小天体为碎石堆结构时,其对应的β取值较小且基本不变。对相同动能撞击方案下不同材料特性小天体(C型、S型和X型小行星)产生的撞击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在引力主导时,βC>βS>βX,而在强度主导时β取值较小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全面认识气液针栓喷注器破碎过程,采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CLSVOF(coupled level-set and volume-of-fluid method)方法和SBES(stress-blended eddy simulation)湍流方法对气液针栓喷注器液束撞击气膜破碎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获得了液束破碎过程的...  相似文献   
995.
简单介绍了某运载火箭推进剂利用系统及其地面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试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综合试验,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进行精确故障定位,采用修正的判断准则对系统进行改进,试验证明改进效果良好,很好地解决了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996.
航天器在轨服役期间会遭受到大量的微陨石及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作用。这些微陨石和空间微小碎片可能吸附在航天器光学玻璃表面,也可能与光学玻璃表面碰撞产生陷坑等缺陷。文章采用爆炸式粉尘加速器加速微米级铝粉末撞击K8光学玻璃,在玻璃表面产生大量碰撞陷坑形成砂蚀磨损现象,利用CΦ-46型分光计测量光学玻璃的透过率。结果表明,光学玻璃磨损区域的透过率明显下降。透过率下降程度与陷坑数量成比例。通过对单个陷坑的计算,当陷坑深度大于或等于一个粒子直径时,光线衰减程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97.
直升机主旋翼桨叶在结冰气象条件下有结冰的危险, 为了满足直升机全天候仪表飞行的要求, 必须对桨叶采取结冰防护.本文针对某翼型直升机桨叶, 通过分析表面各项热流, 计算表面温度为零时极限结冰状态的临界速度, 确定了桨叶展向结冰防护范围为沿展向从翼根到翼尖0~95%;采用分析水滴在气流场中运动的拉格朗日法计算水滴撞击特性, 确定桨叶弦向结冰防护范围为上表面12%, 下表面33%.在此基础上对桨叶表面加热形式和结构进行设计, 可为直升机旋翼桨叶防/除冰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此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最少空测采样飞行起落次数设计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楚良  高镇同 《航空学报》1999,20(6):514-517
如何经济、科学地确定最少空测采样飞行起落次数,并能保证实测载荷参数数据的可比性与再现性,是目前国内外在编制飞机载荷谱时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t分布理论,按照一定置信度和误差要求,给出了确定飞机最少空测采样飞行起落次数的设计准则,以此作为现场实施空测采样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LF6合金薄靶在GCr15高速粒子斜撞击下的损伤行为。研究表明 ,薄靶的损伤行为随粒子速度和入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当粒子入射角α小于某一临界入射角αc 时 ,粒子在靶材的表面会发生跳弹现象 ,如果粒子在碰撞时粉碎 ,一部分粒子碎片可能击穿薄靶 ,一部分粒子碎片可能在靶材表面发生弹跳现象。发生跳弹现象的临界入射角度αc 随粒子速度v0 的增大而减少。当α >αc 时 ,高速粒子在LF6合金靶表面不会发生跳弹现象 ,粒子或击穿薄靶或嵌入到靶材中。发生跳弹现象时 ,LF6薄靶表现出不击穿、极限不击穿和被击穿三种损伤形式  相似文献   
1000.
1,3,5-三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撞击感度与分子拓扑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疏芬  王进 《推进技术》2000,21(5):69-72
选取两种分子拓扑指数-分子联接度指数与键参数边通性指数,分别研究了含能化合物1,3,5-三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撞击感度间的关系。用分子拓扑学方法,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分子拓扑指数,结果表明,分子拓扑性质与撞击感度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并与景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结果相一致,反映了引发基团与其它强授电子基团是影响撞击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