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9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360篇
航空   5711篇
航天技术   1153篇
综合类   577篇
航天   295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92.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6,(12):47-47
阿里安5ECA火箭10月13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美国直播电视公司的“直播电视”9S和澳大利亚澳普图斯公司的“澳普图斯”D1两颗通信卫星。火箭上还配备了“阿里安5辅助有效载荷结构”(ASAP-5),用于展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大型展开式反射器实验件”(LDREX)2。“直播电视”9S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建造,采用LS-1300平台,起飞重量5535公斤,载52台大功率Ku波段转发器和2台Ka波段转发器,拟定点于西经101度轨位,将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供直播电视服务,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193.
一、我国航天工业在两用技术开发上的成果和技术水平 我国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卫星技术和载人飞船技术三个方面。 1.运载火箭技术 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1号,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空间技术大国的行列。此后,我国又研制出10多种运载火箭,有长征2号、风暴1号(FB-1)、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长征2号F、长征3号、长征3号A、长…  相似文献   
194.
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射的返回式航天器和光学型对地观测类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和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 ,展示了中国在航天返回与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5.
《中国航天》2007,(4):14-14
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已得到了欧空局一份关键性的研制合同.将继续研制一种静地小卫星平台,从而使该公司的技术专长进一步拓展到低地轨道以外的地方。这份合同价值228万欧元。它为萨里公司继续推进正在开展的“静地小卫星平台”(GMP)工作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6.
3.机载动能反卫星系统1976年美国空军开始发展由F-15战斗机携带的空射型直接上升式动能反卫星武器。在由F-15发射后,寻的拦截器与发动机分离,通过长波红外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7.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频率、复杂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航天工效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任务成功的影响越来越大。隔绝、幽闭、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对航天员高效能的工作要求,使得航天员在太空的压力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随着任务时间的延长,对乘员技术援助和故障诊断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工作条件也要求人机协同工作更安全高效。减少压力即减少风险,减少风险即提高安全性,采用这种方法加强任务策划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航天员的效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8.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199.
浅谈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谦 《空载雷达》2003,(4):30-34
简要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代隐身技术要集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和视频隐身技术等于一体,才能应付日益发展的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0.
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冷流情况下对发动机补燃室掺混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然后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简单反应流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反应物和产物组分、燃速、温度等发动机参数的变化趋势,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论证了该反应流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