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12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479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15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963.
964.
末级火箭剩余推进剂的排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日俱增的空间碎片严重地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据美国航宇局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采取新的防范措施,90年代航天器与空间碎片碰撞的可能性将超过现有的安全限度。 据美国资料统计(至1990年11月),地球上空的卫星(含空间碎片)数量中,碎裂碎片占39%(见图1)。在这些碎片中,除美国及原苏联为空间竞争进行空间试验所产生的大量碎裂碎片以外,相当部分是末级火箭在完成运送任务以后,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发生爆炸而产生的碎片。据资料统计,至1991年5月,末级火箭在轨道上爆炸已达129次。因此,防止末级火箭在轨道上爆炸是减少空间碎片增长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65.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部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单幅近距摄影实验,考察了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对HTPB推进剂凝聚相反应和气相反应的催化作用,讨论了TMO的主要催化部位。  相似文献   
966.
应用一维流管燃烧模型,考虑了液相反应、液滴二次破碎和压力耦合的影响,借助喷注器冷流试验,对双组元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蒸发效率和混合效率随工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计算燃烧效率和热试车数据的对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7.
基于等效力学模型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估算航天器中推进剂晃动的力学影响的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为依托,建立了晃动的等效力学模型并将其整合为晃动模块,以便在航天器导航控制回路的仿真分析中应用.该模块体现了航天器运动特征参数与推进剂晃动动力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其在用于分析晃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时,比直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更为方便.该方法的正确性与优势通过检验算例得到了验证.通过在实例中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可方便地用于确定晃动的影响和检验数种防晃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8.
969.
本文针对含铝推进剂响应函数的测定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二次脉冲T形燃烧器法及较为实用的动态压力测试系统,文中介绍了响应函数测定原理及方法、测试系统设计、实验中积累的经验及初步的试验结果等。  相似文献   
970.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1):F002-F002
燃烧、流动和热结构实验室是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12月建成。该实验室由西北工业大学和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联合建设,建设面积3500平方米。自建成以来,试验室先后开展了100多项课题研究,已完成了80余项。如膏状推进剂脉冲发动机、新型发动机和装药过程的内视研究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8篇,并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结合科研已培养了博士生14名,硕士生41名,目前在学博士22名,硕士2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