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1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94篇 |
航天技术 | 500篇 |
综合类 | 176篇 |
航天 | 1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82.
介绍了一种指令接收机载波扫频适应性测试方法。运用Labview软件,控制合成信号源输出频率的变化,模拟地面站扫频信号模式,测试指令接收机载波扫频适应性。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83.
碳纳米管薄膜可作为应变传感器用于结构损伤的健康监测。采用机械搅拌、超声处理和高速离心等分散工艺将多壁碳纳米管单分散后,通过真空吸滤法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对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碳纳管薄膜应变传感器,与结构基体一体成型。弯曲应变传感实验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在不同的应变范围、不同的循环次数、不同的温度范围等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应变传感特性。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灵敏度较高,灵敏度系数为188.31(0~22 500 με),且具有较好的应变传感可逆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单星星下点轨迹维持和保持编队卫星间构型关系,提供了星载软件解决方案.给出了卫星漂移模型,并研究了轨控实施策略、轨迹实时匹配等关键技术.依托星务硬件平台,通过软件实现了样本信息处理、控制策略决断、状态自主设置、轨控参数计算等控制过程.以轨道仿真数据为输入,对软件输出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轨控软件实现的可行性、正确性.自主轨道维持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卫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决异构多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的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鲁棒拍卖算法。建立了异构多AUV任务分配分布式拍卖模型,包括任务分配系统(拍卖商)的优化模型及AUV的优化模型。针对现有拍卖算法忽略拍卖商的利益,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引入任务奖励反馈机制,任务分配系统通过多轮试探拍卖市场,自适应地调整任务奖励,达到保证AUV效用的同时,有效降低任务分配系统成本的目的,促进了任务分配系统参与拍卖。针对水下洋流对任务分配模型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一种鲁棒优化算法对抗不确定性因素,提高了多AUV任务分配系统应对复杂水下环境的能力。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针对卫星在执行丢弃载荷或捕获目标等复杂任务时遭遇的姿态突然发生变化的问题,采用深度增强学习方法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使卫星恢复稳定状态。具体来说,首先搭建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环境,并将连续的控制力矩输出离散化,然后采用Deep Q Network算法进行卫星自主姿态控制训练,以姿态角速度趋于稳定作为奖励获得离散行为的最优智能输出。仿真试验表明,面向空间卫星姿态控制的深度增强学习算法能够在卫星受到突发随机扰动后稳定卫星姿态,并能有效解决传统PD控制器依赖被控对象质量参数的难题。所提出的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卫星姿态进行控制,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和一定的普适性,在未来卫星执行复杂空间任务中的智能控制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7.
中继卫星天线指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首先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的要求,定义了中继卫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中继卫星天线对用户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中继卫星跟踪用户星时天线方位和俯仰轴转角,为了保证中继卫星与用户星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单址天线需要精确的指向用户星;然后详细描述了天线指向控制概念,并且设计了星上自主控制方案,星上自主控制方案由捕获和自动跟踪模式组成,一方面设计了天线捕获过程,另一方面对自动跟踪模式的天线步进逻辑进行了合理选择;最后根据推导的跟踪规律,以不同轨道的用户星作为跟踪目标,对所设计的天线指向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仿真,并且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中继卫星单址天线指向性能。 相似文献
88.
无人机空中自主回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空中载具的自动识别是实现视觉引导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空中关联目标检测的研究局限于单个目标个体,没有充分利用关联目标之间的信息。本文针对空中高动态对接中的关联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母机与挂载对接物体的单阶段快速协同目标检测算法,包括相关类别并行独立分支目标检测、相关类别掩模增强检测以及相关类别的特征一致性约束,这些模块能够共同提升检测表现。实验表明,在测试集中该算法相比于YOLOv4能够提升4.3%的平均精度,相比YOLOv3-Tiny能够提升31.6%的平均精度。同时,该算法已应用在MBZIRC2020的高动态空中对接项目上,实现机载图像在线实时处理,团队借此斩获冠军。 相似文献
90.
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初期,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采取了掌握合资企业实际控制权、控制品牌与关键技术等发展战略。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多跨国汽车公司进入国内,又实行了争夺合资企业控股权、强化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快速投入全系列产品、夺取销售服务网络控制权、实行本土研发、成立汽车控股公司等一系列新战略。有关战略已经对我国汽车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严重萎缩,面临更多技术壁垒,普遍走上了依附跨国公司的合资道路。因此,我国有必要强化汽车产业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有关保护政策,加强国有汽车企业改革,以本土企业竞争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