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1117篇
航天技术   148篇
综合类   142篇
航天   3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龚东升  顾蕴松  周宇航  史楠星 《航空学报》2020,41(10):123609-123609
流体推力矢量喷管型面固定、活动部件少、结构重量轻,能够为高机动飞行器提供有效的飞行控制手段,但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热喷流的偏转控制规律尚未完全掌握。为了推进无源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的实用化,本文设计研制了适用于微型涡喷发动机的耐高温喷管模型,对该喷管在微型涡喷发动机热喷流状态下的控制规律进行研究。利用非接触光学显示和测量手段——红外热成像拍摄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主射流流动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流动矢量角随二次流控制阀门闭合度变化的控制规律;利用六分量盒式天平测力实验研究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的力学特性,获得推力矢量角随二次流控制阀门闭合度变化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喷管在微型涡喷发动机热喷流下主射流连续可控偏转,最大流动矢量角为-12.3°/12.3°,最大推力矢量角为-12.9°/12.8°,控制规律接近线性,不存在主射流偏转突跳问题。  相似文献   
42.
雷虎 《西南航空》2011,156(2):92-94,96
2010年,随着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和纪录片《华尔街》的热映,华尔街和资本的故事一时间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话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普通民众只关心主演道格拉斯是否能在1987年的《华尔街》后,凭续集再度问鼎奥斯卡影帝;投资者们却试图通过电影看出端倪:二十年过去了,华尔街这场人性、法律与资本的三角恋是否依旧甜蜜蜜。  相似文献   
43.
王荣刚  许志  唐硕  贾生伟 《宇航学报》2019,40(6):655-665
以具有终端落角和落速约束的小升阻比短距滑翔高超声速再入打击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弹道调整段来实现对飞行器的初步大幅度减速,并使其满足中末制导交班条件,以解决飞行器捕获目标后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定向定速打击的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变角偏差反馈系数的偏置比例制导律,解决了末端攻击段弹道下压困难以及导引头视场稳定跟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攻角和弹道倾角估计的末端减速指令生成方法,有效解决了基于理想速度曲线减速控制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因此,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飞行器终端落角和落速,并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44.
《宇航计测技术》2011,(1):20-20
2010年12月8日,国防科工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高精度光学角规测试标定技术研究"(项目编号J172005B003)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45.
46.
针对某型直升机尾桨挥舞铰螺栓断裂故障,在通过对该螺栓的损伤特征进行宏观检查、微观观察以及能谱分析确定为疲劳断裂后,对断裂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7.
钟兢军  魏曼 《推进技术》2016,37(5):892-899
为了控制和降低涡轮动叶由叶顶间隙所引起的泄漏损失,对加装不同宽度压力面小翼的涡轮叶栅间隙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测量了±10°,±5°,0°冲角时涡轮叶栅出口流场和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来流冲角由负到正,泄漏涡强度减弱,泄漏损失降低;通道涡强度增强,其引起的损失增大。压力面小翼在不同冲角下均对叶顶泄漏流动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设计冲角和较小的正冲角工况下PW0.3方案压力面小翼作用效果较好,分别使叶栅总损失降低10.38%和8.11%。在冲角变化范围更大时,PW0.4方案压力面小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8.
基于纯比例导引的拦截碰撞角约束制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克波  廖选平  梁彦刚  李超勇  陈磊 《航空学报》2020,41(z2):724277-724277
拦截碰撞角约束制导是当前导弹制导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基于理想比例导引(IPN)律拦截非机动目标的解析解,推导了纯比例导引律(PPN)拦截固定目标的解析解,得到了弹目相对距离、制导指令加速度和导弹前置角的显示表达式,并进一步得到了拦截碰撞角与弹目相对运动状态和比例导引系数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其次,基于该解析表达式,提出了基于PPN的拦截碰撞角约束制导策略(PPNIACG),并探讨了在铅垂面内进行落角约束打击和水平面内进行拦截碰撞角约束打击的2种实现方式。最后,以弹道成型制导律(TSG)和最优碰撞角约束制导律(OIACG)为参考,通过数值仿真算例,对PPNIAC的拦截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制导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9.
超声速膨胀角入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童福林  孙东  袁先旭  李新亮 《航空学报》2020,41(3):123328-123328
为了揭示膨胀效应对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区内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来流马赫数2.9、30°激波角的入射激波与10°膨胀角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系统地探讨了激波入射点分别位于膨胀角上游、膨胀角角点和膨胀角下游3种工况下膨胀角干扰区内若干基本流动现象,如分离泡、物面压力脉动及激波非定常运动、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相干结构动力学过程等。结果表明,激波入射点流向位置改变对分离区流向和法向尺度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当激波入射点位于角点及其下游区域。研究发现,膨胀角干扰区内物面压力脉动强度急剧减小,分离区内压力波向下游传播速度将降低而在膨胀区内将升高,膨胀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分离激波的低频振荡运动。相较于入射激波与平板湍流边界层干扰,入射激波流向位置改变对膨胀角再附区速度剖面对数区及尾迹区影响显著,将导致其内层结构参数升高而外层降低,近壁区内将呈现远离一组元湍流状态的趋势。此外,流向速度脉动场本征正交分解分析指出,主模态空间结构集中在分离激波及剪切层根部附近而高阶模态以边界层内小尺度正负交替脉动结构为主。低阶重构流场结果表明,前者对应为分离泡低频膨胀/收缩过程而后者表征为分离泡高频脉动。  相似文献   
50.
童福林  周桂宇  孙东  李新亮 《航空学报》2020,41(9):123731-123731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来流马赫数2.9,30°激波角的入射激波与膨胀角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入射激波在壁面上的名义入射点固定在膨胀角角点,膨胀角角度分别取为0°、2°、5°和10°。通过改变膨胀角角度,考察了膨胀效应对干扰区内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如分离泡、物面压力脉动特性、膨胀区湍流边界层和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等。研究发现,膨胀角角度的增大使得分离区流向长度和法向高度急剧降低,尤其是在强膨胀效应下分离泡形态呈现整体往下游偏移的双峰结构。物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结果表明,膨胀角为2°和5°时,分离激波的非定常运动仍表征为大尺度低频振荡,而膨胀角为10°,强膨胀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分离激波的低频振荡,加速了下游再附边界层物面压力脉动的恢复过程。膨胀区湍流边界层雷诺剪切应力各象限事件贡献和出现概率呈现逐步恢复到上游湍流边界层的趋势,Görtler-like流向涡结构展向和法向尺度变化剧烈,同时在近壁区将诱导生成大量小尺度流向涡。此外,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的本征正交分解分析指出,膨胀效应的影响体现在低阶模态能量的急剧降低从而使得高阶模态的总体贡献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