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361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9 毫秒
41.
Epocast 50-A1/946 epoxy was primarily developed for joining and repairing of 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modify the Epocast epoxy resin by different nanofillers infusion. The used nanofillers includ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SiC and Al2O3 nanoparticles. The nanofillers with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s are ultrasonically dispersed in the epoxy resin. The sonication time and amplitude for MWCNTs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Al2O3 and SiC nanoparticle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MWCNTs during sonication processes. The fabricated neat epoxy and twelve nanocomposite panel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standard tension and in-plane shear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omposites materials with 0.5wt% MWCNTs, 1.5wt% SiC and 1.5wt% Al2O3 nanoparticles have the highest improvement i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nanofiller loading percentages.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hear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respectively equal to 5.5%, 4.9%, and 6.3% for shear strengths, and 10.3%, 16.0%, and 8.1% for shear moduli. The optimum nanofiller loading percentages will be used in the following papers concerning their effect on the bonded joints/repair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42.
锡青铜与钢的扩散连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QSn4-4-2.5锡青铜与45^#钢的扩散连接,以及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锡青铜与钢扩散连接的最佳工艺参数:连接温度T=820℃-850℃,连接压力P=1.0MPa-2.0MPa,连接时间t=20min,接头抗拉强度可达180Ma以上,并运用金相,扫描电镜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43.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影响疲劳性能,常用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方法来改善。但奥氏体型合金固态无同素异构转变,焊后热处理难以明显地改善其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形变再结晶工艺可以同时改善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而可以非常显著地提高该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断裂能力。本文主要讨论1Cr18Ni9Ti熔焊接头形变再结晶态的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并以该焊接接头的低循环疲劳性能来验证  相似文献   
44.
运八起落架上采用耐久性设计更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兰钦 《航空学报》1993,14(5):313-316
介绍了运八起落架延寿过程中采用了耐久性设计典型范例11项,实施于起落架设计的改进和制造。包括:高强度钢构件的注油嘴、管状结构件、高应力花键镀铬表面在镀前进行喷丸、U形接头防腐措施、采用光弹修形控制应力水平、采用喷丸强化、重要模压件表面加工、重要焊接件焊缝加工、采用防氧化处理、改进防腐措施等。经过疲劳试验验证,其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相似文献   
45.
先进复合材料桁架接头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一代卫星结构中的某一桁架接头的研制过程 ,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接头的各项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为今后的顺利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镁合金和铝合金由于其轻质高强的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铝/镁异种合金的焊接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铝/镁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易形成的脆性Al–Mg金属间化合物严重影响接头强度。本文从焊接方法角度讨论了目前铝/镁异种合金焊接研究现状,包括激光焊、TIG焊、搅拌摩擦焊、超声波焊、磁脉冲焊和一些其他的焊接方法;归纳了国内外为提高铝/镁异种合金焊接的综合力学性能做出的各种努力,具体包括采用固态焊接、加中间层、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和复合焊接等来抑制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与长大。最后对铝/镁焊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7.
焊接工艺方法对6061-T6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6061铝合金MIG焊接头和TIG焊接头在对应的加载应力条件下疲劳寿命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两种工艺方法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应力低于焊接接头静载力学性能的90%时,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均能满足需求背景的需要(100000次不破坏)。同样载荷条件下,MIG焊接头的疲劳性能优于TIG焊接头,尤其是在高应力条件下,MIG焊接头的优势更为明显。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表明,MIG焊接头比TIG焊接头具有更为细小的晶粒和焊接热影响区,有效地提高了接头的滑移形变抗力,抑制了循环滑移带的形成和开裂,从而提高接头的疲劳性能。疲劳断口分析显示,试件的表面缺陷(疏松、气孔、夹杂等)及机械损伤是疲劳裂纹主要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48.
针对后摆心潜入式喷管柔性接头在燃气压力与摆动联合载荷下,弹性件与增强件的力学特性计算问题,建立了对称刚体-柔性体结合的几何模型;采用了有限元方法,获取了柔性接头在燃气压力、摆动载荷及联合载荷下应力、弹性比力矩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燃气压力增大,弹性比力矩降低;随摆角增大,弹性比力矩增大。文中的数值仿真方法,可以应用于柔性接头力学特性的计算,为柔性接头强度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9.
某型飞机地板网格翻转操作平台的一个输出接头通过接触受力的形式传递载荷,该连接形式无法使用常规线弹性静力学求解。由于该接触问题具有普遍性,本文结合相关的接触分析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接触仿真分析,完成了结构的强度校核,提供了一个接触分析通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0.
张帆  冯引利  郭宝亭  李佳琦 《推进技术》2021,42(5):1138-1147
为研究燃气轮机周向分布式拉杆转子轮盘间存在的连接刚度对轴系转子振动特性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六自由度的弹簧单元等效方法;首先将轮盘接触刚度与拉杆弯曲刚度同时等效进连接界面,便于使用一维梁单元求解其临界转速与振动响应变化,验证其与全三维有限元法吻合度在3%以内;然后改写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其进行求解,使用经典Newmark方法验证其准确性;最后使用该等效方法计算了某模拟转子连接刚度对其临界转速、响应特性、非线性特性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连接面剪切刚度与弯曲刚度减小3个数量级,均造成了临界转速的降低和振动响应的提高,而其影响程度可由各阶振型大致推测,且响应幅值受剪切刚度影响较大;使用临界转速趋于收敛时的连接刚度与试验值的对比误差小于2%,较连续模型提升显著;在连接刚度各向异性时,每一阶临界转速均出现两个响应峰值,轴心轨迹变成椭圆;考虑刚度随位移变化(非线性刚度)后,转子的响应峰值发生“歪扭”特性,且该峰值特征随不平衡量、无量纲阻尼等因素变化而呈现“波浪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