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航空   2257篇
航天技术   218篇
综合类   178篇
航天   40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41.
给出了浮栅ROM器件的质子辐射效应实验结果.认为浮栅ROM28C256和29C256的质子辐射效应不是单粒子效应,而是质子及其次级带电粒子产生的累积剂量造成的总剂量效应.器件出现错误有个质子注量阈值.对于29C256,高温加电退火容易消除质子产生的辐射损伤;对于28C256,高温加电退火不易消除质子产生的辐射损伤.动态监测和静态加电的器件都出现数据错误,且不能用编程器重新写入数据.然而不加电的器件在更高的质子注量辐照下未出现错误.对于应用浮栅ROM器件的航天器电子系统,冷备份是提高其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2.
电子对撞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同步辐射热,这些热量均通过束流管冷却系统散失出去.针对束流管冷却这个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模块化的主动式液体冷却系统;通过合理的分析与简化,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束流管冷却系统的温度动态特性模型,导出了并联调节阀流量特性的数学方程;根据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模糊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束流管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冷却系统具有稳定、超调小的特点,优于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满足电子对撞机的要求,并可以据此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3.
数字摅波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微机化轮廓仪的功能,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除功能和精度以外,滤波数据的处理效率也是仪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际。本文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 ISO 粗糙度标准,建立了从表面形貌中获取粗糙度轮廓的相位校正滤波器数字模型,并讨论了提高其计算效率的一般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了满足表面粗糙度评定用的滤波器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44.
基于PXI总线和虚拟仪器的设计思想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瞄准电子设备虚拟计量检定系统的设计方案 ,对系统的硬件组成、检测原理和系统软件进行了论述 ,并对系统的校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VSPWorks是应用于多DSP并行系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先进的程序设计思想,大大简化了传统多DSP系统的软件开发模型,既保证了软件质量,也提高了开发效率.在详细介绍了虚拟单处理器模型和系统启动过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并举例介绍了网络连接文件的编写方法.  相似文献   
46.
气膜冷却技术在火炮射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炮管烧蚀一直是火炮性能提高所面临的一重大障碍,分析了火炮烧蚀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将冷却剂直接加于可燃药筒中的新型气膜冷却技术,从而在火炮内弹道性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7.
多孔层板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典型结构的多孔层板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研究了改变冷热气流吹风比对该型层板冷却效果的影响。另外 ,对该型多孔层板的冷却效果沿中轴线顺气流方向的变化规律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层板局部 N ux 和冷却效果 E关于局部 Rex 及冷热气流吹风比 M的数学拟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48.
瓦状塞式喷管冷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梧叶  刘宇  马彬 《推进技术》2002,23(5):420-424
为了掌握瓦状塞式喷管更多的特征,采用空气作为介质,对一瓦状塞式喷管进行了底部限流板、底部二次流及内喷管倾角对性能影响的冷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空,底部压强一般比环境压强要低;塞式喷管底部加入二次流可以增加底部压强,但底部二次流对性能的影响在1%-2%以内,少量的二次流对增加性能的效果较好,而加入更多的二次流则效果有限;增大内管倾角,可以增大底部压强即增加底部推力,但存在一个最佳倾角,使最大效率最大;本次冷流实验的瓦状塞式喷管最高效率为96%,其高度补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9.
喷口辐射热泄漏对延伸段壁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惠尔  邓澍 《推进技术》1996,17(5):68-71
引入喷口的热辐射泄漏损失,导出辐射冷却推力室壁温的计算方程。分析表明,考虑与不考虑喷口热损失二者相比较,前者壁温约下降70℃。本结果可为喷管延伸段材料的选取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针对涡轮叶片尾缘冷却结构特点,建立了后台阶三维缝隙结构气膜冷却特性试验台,测量了缝隙中心和肋中心下游换热系数的局部分布,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5000~15000)与吹风比Br(0.5~2.0)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出口的换热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肋后中心线略有起伏;(2)随着Re的增大,换热系数增大,随着Br的增大,换热系数减小;(3)在靠近出口位置,由于热边界层与三维掺混特性流场的影响,使得换热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