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航空   1123篇
航天技术   246篇
综合类   175篇
航天   4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71.
温度比对旋转直肋双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欣超  邓宏武  李洋  田淑青 《推进技术》2016,37(11):2009-2016
为了研究旋转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的换热特性,将叶片内冷通道简化为带90°直肋的旋转双流程方通道,通过旋转加热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温度比对旋转直肋双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进口雷诺数范围为1×104~5×104,旋转数范围为0~2.02,实验平均温度比分别为0.11,0.16,0.20。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通道实验数据相比,90°直肋削弱了旋转对换热的影响,同时破坏第二通道后缘面附近的不稳定二次流,造成后缘面换热弱于前缘面;温度比是通过改变冷却空气物性与通道内浮升力对旋转通道换内热特性产生影响,温度比的提高引起的物性变化对通道换热具有削弱作用,静止情况下温度比0.20对应的换热与温度比0.11相比,被削弱程度可达16%,而浮升力对换热具有增强作用;低旋转数下,由温度比引起的浮升力作用与物性作用相互中和,高旋转数下温度比的增大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并且第二通道换热特性受温度比变化影响较第一通道小。  相似文献   
972.
射流冲击对内冷通道侧壁面换热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涌  刘存良  武文明 《推进技术》2016,37(7):1295-1302
建立了前缘梯形内冷通道的放大模型,结合斜射流冲击冷却进行试验测量,研究通道内壁面的换热特性,并结合流场测量结果进行换热分析,更好地理解此类受限通道内冲击冷却的强化换热机理,为更高效的内冷通道设计提供参考。使用热电偶对出流侧壁面温度进行了详细测量,研究射流角度、横流和射流雷诺数对其Nu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出流孔的抽吸作用会强化孔排上方和下方边缘附近壁面的换热;射流入射角度的增加使出流孔上方壁面的Nu峰值对横流强度变化的敏感度提高;横流会削弱侧壁面上Nu峰值,且对出流侧壁面的不同区域换热情况的影响位置不同;射流雷诺数的增加将大幅提高整个出流侧壁面的换热能力,但对其换热特性规律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关江涛  邓宏武  李洋  崔欣超 《推进技术》2016,37(12):2320-2328
为了研究在旋转状态下射流冲击冷却在楔形通道径向末端的冷却效果,在主流通道进口雷诺数为15000、旋转数为0或0.1的工况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射流孔位置、射流流量条件下的楔形通道沿程壁面换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孔附近的通道壁面换热系数被极大地增强,但冷却效果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射流对通道内侧的影响范围要大于中部和外侧,但增大射流流量并不会增加内侧的换热系数;旋转工况下,射流影响区的换热对比静止基本上没有变化;在本实验工况下,射流不能强化沿通道径向射流孔后侧位置的换热;不同工况下的通道整体平均换热在10%以内,末端射流冲击对通道整体换热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74.
为了探究扇形与平面叶栅条件下,高负荷叶片的外换热特性,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雷诺数(Re)、湍流强度(Tu)对扇形叶栅(曲端壁)的小展弦比高负荷涡轮叶片表面努塞尔数(Nu)的影响,并与平面叶栅(直端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曲端壁相较于直端壁增加了21.5°的径向进气角以及上下端壁曲率不同,从而导致换热沿叶高的不对称分布。雷诺数增大,叶片各位置的换热明显增强,吸力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不断向前缘靠近,雷诺数对直端壁的影响大于曲端壁。随湍流强度增大,努塞尔数整体有所升高,吸力面转捩点位置前移,压力面过渡现象明显增强,中弦部分努塞尔数一维特性更为明显,湍流强度对两类端壁的叶片影响类似。在研究低雷诺数或湍流强度对高负荷叶片的换热影响时,可采用直端壁进行简化,而在高雷诺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需在发动机实际扇形叶栅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75.
基于光纤通道的航空电子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先进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及先进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对采用光纤统一网络互连的要求;列举光纤通道(FC)互联网络的高可靠性、容错性和确定性等指标,并评估其适于作为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互连标准;描述FC在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应用中复杂的体系结构和多种上层映射协议共用的解决方案;介绍1553上层映射(FC-AE-1553)、虚拟接口结构上层映射(VIA ULP)、音频视频上层映射(FC-AV)等三种FC的上层映射协议适用于未来航空电子系统应用的特点,分析三种上层映射协议在未来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6.
电致伸缩式微进给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于某超精密磨床的微进给装置的研制情况。本系统以电致伸缩器为驱动元件,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放大器、PID控制器和计算机为闭环反馈回路。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超精加工系统。  相似文献   
977.
论述了微机械技术对传感器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及其在航天传感器上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微机械技术在传感器上近期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78.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转子组件等零件采用整体带冠叶片结构,采用多轴连动数控电火花加工工艺是合理的工艺方法。必须解决小通道涡轮转子叶片形状复杂、通道窄小、两级叶片距离近,大栅距喷嘴叶栅环叶片形状复杂、占据大弧长等一系列技术难点。介绍了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在线测量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转子组件、喷嘴叶栅环等零件带冠叶片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979.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传统卫星开始向质量轻、体积小、任务单一、成本低廉、研制周期短、风险小、能快速灵活发射的微小型卫星发展 ,相应的对有效载荷也提出了微小型化的要求。作为有效载荷的重要部分 ,红外相机的微小型化更是有效载荷小型化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小型红外相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对红外相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小型化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80.
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概述MEMS技术的术语近几年来不仅在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领域频繁出现,也在航天技术领域中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