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航空   835篇
航天技术   193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3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本文论述了日本超精密加工的技术水平,所用机床、刀具、计量技术,并介绍了毫微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2.
高峰值功率激光脉冲组打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钕玻璃激光能量器件中安装一种装置,把原输出激光波形调制成一组峰值功率提高3~4倍的脉冲组,用该激光脉冲可大幅度减少打孔过程的熔融残留(再铸)层厚度和微裂纹深度,有效地提高了零件的机械疲劳强度和激光打孔能力。  相似文献   
963.
利用高速摄影系统,采用SiC细丝悬挂方式,在开放环境下开展了纯煤油、煤油/油酸(OA)、煤油/纳米铝粉及煤油/油酸/纳米铝粉四种液体燃料的单液滴燃烧试验。拍摄了四种燃料的单液滴燃烧过程,分别获得了四种液滴的形态变化过程及火焰信息等,分析了纳米铝粉及油酸对含纳米铝液体燃料单液滴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发现,四种液滴的前期燃烧过程基本满足d2定律;添加油酸使煤油液滴稳定燃烧阶段燃烧速率变小,但油酸导致液滴出现微爆现象,此阶段煤油消耗速度加快,总燃烧时间缩短18%;添加纳米铝粉使煤油液滴吸收辐射能力增强,燃烧速率增大20%;液滴微爆时部分纳米铝粉会喷出,剩余纳米铝粉在煤油消耗殆尽后聚集在一起燃烧发出强光;由于微爆现象的影响,液滴燃烧火焰形貌与强度分布不再稳定。  相似文献   
964.
在"大思政"政策指导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于2017年开始在《中国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系统建设并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文资料库",通过充分利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的小数据做好相关专业文化类课程的微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65.
外界振动对双角镜摆臂式傅里叶变换干涉仪(下简称干涉仪)运动机构速度均匀性的影响,可以通过干涉仪光程差速度稳定度来定量分析。文章针对空间光谱探测过程中,在轨微振动影响下的干涉仪运动机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更全面的光程差速度均匀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外界激励引起的干涉仪结构响应作为一项影响因素纳入到稳定性的分析中,从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干涉仪在轨工作的可靠性,更准确地判断干涉仪能够承受的微振动临界。文章论述的方法为外界激励扰动下机构运动可靠性的判断以及机构控制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66.
M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的微冲量测试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MEMS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的推进性能,对其单元微冲量的精确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冲击摆的基础上,考虑微推进器推力和燃气射流冲击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了一套适用于M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单元微冲量的间接测试装置,并成功用于6×6规格(单元集成度为36个/cm2)微推进阵列的实际测试中.结果表明:典型实验数据下的待测微冲量为2.5442×10-4N·s,相对误差小于5%;实测8个单元的微冲量平均值为2.5574×10-4 N·s,相对偏差较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967.
对微螺旋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使用Moldflow软件仿真,根据注射情况对零件结构进行了调整,利用正交试验法,信噪比与方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提出了高模温对比组验证了其优越性。本次设计在面对微塑件应用一般注射参数时较难成型的情况下,为微型塑件的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李腾  方蜀州  刘旭辉  马红鹏 《推进技术》2014,35(9):1290-1296
为研究点火元器件加热区域受限下固体微推力器的局部点火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建立了推力器局部点火模型,研究了常压环境下的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分析了点火过程中推力器内燃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结合仿真所得推力-时间曲线与全表面点火模型和Jongkwang Lee提出的局部点火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产生燃气往未燃推进剂表面的热反馈,推进剂燃面逐渐扩大。点火过程中喷喉燃气流速未达到声速,外界反压使微喷管内产生逆压梯度,导致喷管扩张段内出现边界层分离。由于喷管扩张段后部逆压梯度随时间增大,喷管扩张段后部回流相应加剧,从而增强了壁面表面的对流换热和燃气主流的动能耗散。模型的推力上升趋势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969.
航天器进入空间环境以后,表面和内部材料通过解吸和放气过程会迅速释放出在地面环境和材料加工中所吸附的气体分子和颗粒,再沉积到航天器表面,形成污染物质层。这种现象会对航天器上一些技术分系统(如能源系统、光学遥感系统、温控系统等)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携带了微质量计,首次在载人航天轨道上就位监测飞行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及其变化,证实了这种污染现象和污染物质的存在。探测数据分析表明,飞行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量随时间累积增长,在三次交会对接期间尤为显著,同时表面沉积量增长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姿态变换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70.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器中搭载的微波部件趋于小型化、集成化,而由此带来的微放电效应愈发显著,如何有效抑制微放电效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使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钛/碳复合薄膜。对薄膜样品进行形貌、拉曼光谱及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金属钛掺杂比例的提高,薄膜按照柱状结构生长的规律越明显,致密度和平整度越好。结合测试结果及相关理论分析薄膜作用的机理,在碳/钛原子比为0.764时,复合薄膜的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为1.40。碳/钛纳米复合薄膜对微放电效应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具有大面积制备及工艺简单等特点。有助于未来有效载荷系统向高功率、高频段、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