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航空   1393篇
航天技术   460篇
综合类   135篇
航天   7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王群 《江苏航空》1999,(3):42-44
本文选择了三种不同机型的三个由于“电接触问题”引起的典型故障加以分析论述,目的在于引起广大飞机维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2.
163.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框架伺服系统内部存在的各种干扰会严重影响陀螺的力矩输出精度。为了实现力矩输出的高精度控制,需要对框架伺服系统进行精确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通过对作用于航天器上SGCMG的详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框架伺服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考虑了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以及摩擦力矩。基于正弦永磁同步电机,利用自抗扰理论设计了框架伺服系统内外环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转子不平衡所引起的高频干扰力矩的前提下,此控制器能对内外环存在的所有建模及未建模干扰进行准确估计和补偿,保证了框架的高精度控制。通过仿真还得到了转子不平衡对框架控制精度的影响量级,将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抑制不平衡振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4.
<正>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中国首个卫星用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累计工作时间达到6000小时,开关机3000次,具备确保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能够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所谓电推进,就是用电能取代化学能作为卫星的主要动力来源的一种推进技术。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   
165.
采用恒载荷拉伸实验技术,研究了镀锌30GrMnSiA锡螺栓干涉配合连接LY12-CZ铝合金构件在3.5%NaCal+0.5%H2O2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特性。结果表明,随干涉量的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有所下降,基材与紧固件的电偶效应对应力腐蚀繁感性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6.
本文叙述了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用光陀螺的自动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67.
建立在无线电定位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的车截定位系统正成为市区交通的有效换代设备,在许多主要城市里,信号容易被建筑物遮挡,使有效范围少于50%,此外,由于建筑物的多路径反射造成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及大的误差当下一个公共汽车站以公告形式显示出信息时,或以地面位置显示时表现特别明显。在市区内采用GPS技术时选择可用性(S/A)干扰会带来附加的困难,其制约性短期精度的95%的时间内达到100米半  相似文献   
16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09,18(6):144-145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研制取得突破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11月11日报道,近日北京航天微机电技术研究所承制的火箭股份创新基金项目——270V高压直流继电器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样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高温时的寿命大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具备了高压直流供电的配套能力。据了解,随着现代火箭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要求的迅速提高,采用高压直流供电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得到有关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9.
《航天器工程》2009,(6):92-92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9月24日报道,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慧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将环境敏感的高分子与碳纳米管形成复合式纤维,发展了具有电致变色的新型智能材料。该材料有望在军事、航空航天、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0.
分析了次级整流电阻焊焊接电流有效值的测量原理和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微机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为次级整流电阻焊焊接电流的闭环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