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430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1.
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执行的任务也较单纯.因此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比较单一,只有一种选拔标准。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对航天参加者的医学选拔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必须修改原来的航天员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92.
一、事件简述 2007年3月15日,某一航空公司A320飞机准备执行南京到广州航班任务时,在南京地面发现3号主轮少了两个螺杆,导致航班延误3小时40分。这信息传到广州后,在广州自云国际机场跑道找到一个断裂的螺杆,经断口分析检查,证实该螺杆是该飞机主轮上断裂掉落下来的。  相似文献   
93.
延误航班停机坪作业运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班航次的增加,机场变得越来越繁忙.地面作业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飞机地面事故日益增加:在介绍航班停机坪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作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航班延误时在作业资源充足和不足情况下,研究了航班停机坪作业的一般方法。在资源充足情况下,航班延误的地面作业控制主要采用AOE方法,缩短关键路线的作业时间。而资源不足情况下,除了控制关键路线作业时间外,还要根据排序算法合理分配关键作业的资源,以实现缩短延误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高低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了主轴铜套咬粘问题,保证了高低机的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95.
96.
在对某自旋卫星实施工程测控的过程中,出现了太一、太二、南中、北中、南出、北出脉冲丢失的情况,对卫星姿态测定和各类控制造成了一些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各类脉冲重叠时,由于下传优先级不同,使优先级低的脉冲丢失;同时,数据打包异常也可能造成优先级高的脉冲丢失。本文以该自旋卫星为研究对象,对脉冲重叠的条件和丢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97.
当前,我国民航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历史性的发展,着实可喜可贺。但也存在着安全基础不牢固、行业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发展状况不平衡、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行业缺乏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此,倘若不能及时引起够的重视和注意,必将成为制约民航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行业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便难以解决,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的大好机遇便难以抓住,全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便难以达到,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跨越便将成为空谈。因此,加强行业的理论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8.
航班延误的人为原因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稳步上升。根据民航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国内9家主要航空公司的平均航班正常率分别为2003年79.8%、2004年79.9%、2005年81.99%,2005年达到了民航总局在每年年初既定的航班正常率80%的目标。这个成绩是在航班量年增长超过14%、各类运行资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冻胀机理的研究,表明防治应着眼于改善不良土质和杜绝地下水的上升。冻胀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解决冻胀问题应将设计与施工方法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航天》2003,(7):44-45
7月7日在美国西南研究所进行的一次隔热泡沫撞击航天飞机机翼部件试验在受试部件上撞开了一个40.6厘米大小的洞。这使人们更加确信,从外贮箱上掉落的这种泡沫材料就是导致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的那杆“冒烟的枪”。试验中,泡沫撞击产生的巨大冲击让在场的约100名人员不禁一片惊呼。撞击震掉了记录用的摄像机镜头,还损坏了一些传感器。这次试验的撞击点与当初发射时哥伦比亚号左翼的被砸部位大体一致。此前调查人员就已推测掉落的隔热泡沫是造成事故的祸首,但这次试验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这是事故调查委员会进行的第7次、也是最后一次泡沫撞击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