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478篇
航天技术   88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2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针对航空发动机舱内附件面临的热问题,提出了以隔热、通油冷却、通风冷却等为热防护措施的综合热管理方案,通过实验研究了隔热、通油冷却、通风冷却对附件温度的影响,获得了机匣温度、初始燃油温度及燃油流量等对附件表面温度及进出口燃油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热能够显著降低附件表面温度增长速率,在100 min工作时间内能够有效控制附件表面温度保持在200 ℃以下;附件表面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初始燃油温度、加热功率、燃油流量,其中初始燃油温度决定附件进口温度,加热功率、燃油流量决定附件进出口温差,三者共同决定附件表面温度;通风冷却对未采取通油冷却的附件有一定的冷却效果,对采取通油冷却的附件没有明显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782.
通过搭建法兰接触热阻实验台,在法兰间隙0~0.75 mm、螺栓拧紧力矩20~40 N·m参数范围内,测量不同材料机匣多个轴向位置的壁温来获得通过法兰的热流,得到法兰的接触热阻、单位接触热导。分析了法兰间隙、螺栓拧紧力矩对法兰接触热阻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法兰间隙的增加,接触热阻呈线性增加,最大增加0.03 K/W,单位接触热导先迅速减小,后趋于平缓,最大降低了10 744.2 W/(K·m2),约94.5%;随着拧紧力矩的增加,接触热阻减小,最大降低了22.1%。  相似文献   
783.
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整机模型并对可变几何低压涡轮特性进行修正,研究了低压涡轮导叶开度从-6°~6°时对各部件以及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低压涡轮导向器角度变大,低压涡轮进口折合流量增大,不论低压涡轮导向器开大或关小,高、低涡轮效率均下降;随导叶开度增大,高压涡轮膨胀比增大,高压轴功率增大,高压压气机(High pressure compressor,HPC)与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CDFS)压比增大;双外涵模式下涡轮导叶角度为0°时单位推力最大,单外涵模式下涡轮角度为-1°时单位推力最大。  相似文献   
784.
研究了利用线性卡尔曼滤波实现准静基座捷联惯导大失准角初始对准的问题。根据李群理论,如果系统模型具有仿射性,则其对应的线性误差模型是独立于状态估计值的,同时可以从该线性模型精确反推出李群上的非线性状态误差。分析指出,准静基座条件下捷联惯导姿态微分方程满足仿射性条件,其对应的姿态误差方程是独立于姿态估计值的。但是,如果将速度考虑进状态,则整体的状态模型不再满足仿射条件,无论是基于SO(3)+R3还是SE(3)姿态描述,所对应的状态误差方程都不能做到独立于状态估计值。基于上述分析,直接对SO(3)+R3状态描述下的速度误差方程进行改造,用重力矢量直接替换比力项,从而构造出独立于状态估计值的状态转移矩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构造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即使在大失准角条件下也能快速收敛到极限对准精度;车载晃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构造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在大失准角条件下同样能够快速地跟上小失准角条件下的线性卡尔曼滤波对准结果。  相似文献   
785.
学院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前惯导测试设备研究中心)创立于1990年,是我国大型高精度惯导测试与仿真设备研制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作为学校的重要研究部门之一,中心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中,中心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86.
传统组合导航中的实用Kalman滤波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随机线性系统建模准确的情况下,Kalman滤波是线性最小方差无偏估计。针对传统惯导/卫导组合导航的实际应用,难以精确建模,给出了常用的建模方法、状态量选取原则、离散化方法及滤波快速计算方法。讨论了平方根滤波、自适应滤波、联邦滤波和非线性滤波等技术的适用场合,并给出了使用建议。针对前人研究可观测度中未考虑随机系统噪声的缺陷,提出了更加合理的以初始状态均方误差阵为参考的可观测度定义和分析方法。提出了均方误差阵边界限制方法,可有效抑制滤波器的过度收敛和滤波发散。该讨论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7.
随着人们对定位安全和定位准确性要求的提升,仅仅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个性化定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广、用户数量大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将通信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导航通信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导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热点,但目前缺乏清晰的导通融合架构和导通融合方式。从导通融合的技术层面进行划分,提出了波形融合、信息融合、硬件融合三种导通融合方式,分析了通信系统的辅助信息对导航系统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种典型的导通融合系统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补充了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对导通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88.
针对地心惯性系和当地地理系的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导航算法在极区导航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的极区导航算法。该算法通过伪经纬网构建了横坐标系参考框架,建立了横向地理系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力学编排,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推导了通用的误差模型。最后,通过极点附近区域与穿越极点区域仿真分析了算法的极区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极点附近区域解算的伪航向角误差小于3′,伪经度误差小于4′;在穿越极点区域解算的伪纵摇角、伪横摇角误差小于0.3′,伪航向角误差小于3′,伪东向、伪北向速度误差小于1m/s,伪经度、伪纬度误差小于4.2′。该算法克服了极区导航计算溢出、误差放大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极区导航精度,能够满足极区导航要求。  相似文献   
789.
王琦  张亮  刘云宁  徐宁 《推进技术》2022,43(7):149-156
为了解决某型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在进行数个小时试验后出现的悬臂式进口导叶断裂故障,以中介机匣与高压压气机进口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约化方法在故障发生工况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该工况下中介机匣内部的流场演化情况与作用在进口导叶叶身上的非定常气动力变化规律,结合叶片模态分析,对引起进口导叶疲劳断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介机匣支柱的尾迹效应是进口导叶受到周期性激励的主要原因。在故障发生工况下,钝体支柱流动尾迹的周期性激励频率与叶片自身一阶固有频率接近,导致高压压气机进口导叶产生共振,从而引起了叶片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790.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射频指纹识别技术大多采用原始数据样本作为网络输入,未考虑信号携带内容对分类结果产生的影响,网络结构相对单一。为此,针将信号导频部分作为网络输入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导频提取算法,对10个ADALM-PLUTO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SDR)辐射出的信号提取其导频,并建立了3种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导频数据集。提出将Inception网络结构用于射频指纹识别,在10 m无线传输距离下达到了98.58%的分类精度,相较于现有基于AlexNet网络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精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