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696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79篇
航天   1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FDDI技术综述     
本文介绍了FDDI的定义、起源、特性及优越性,对FDDI的拓扑结构、部件成份做了重点阐述,并简要介绍了FDDI的应用环境,最后以表格形式将FDDI网与目前流行的IEEE 802.3局域网及IEEE 802.5局域网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2.
83.
介绍了欧空局PSS-01-70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并就该标准对我国航天材料和工艺质量管理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归纳并总结了飞机电气部件产生故障的一般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浴盆形规律及故障的分布规律和排除方法即掌握故障情况、判断检查故障部位及正确排除故障的要点.  相似文献   
85.
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在某型发动机上首次开展了研制.在装配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径向磁悬浮轴承和推力磁悬浮轴承的耦合问题.本文介绍了耦合效应的现象和故障排除,保证了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86.
转静干涉对跨声速吸附式压气机流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昆  王松涛 《推进技术》2015,36(5):713-721
跨声速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的静叶流道中不但有附面层抽吸,还会存在由于低反动度设计而产生的激波,因而流动现象异于常规压气机,非定常效应明显,故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跨声速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的内流场展开研究。通过选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时刻,探究了转静子干涉对该压气机气动性能以及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定常不同时刻的效率峰谷值之差达0.937%,流动的非定常性很强。转子尾迹对静子流道中展向抽吸缝前的区域干涉作用明显。在静叶流道中,分离主要存在于三个位置:30%弦长位置、尾缘顶部以及尾缘根部,其中静叶吸力面侧30%弦长位置的分离原因是激波与附面层干扰,且该处部分低能流体的吸除方式为"螺旋路径吸除",并详细分析了其对流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此外还建立了激波尾迹干涉——激波与附面层干扰——非定常效率波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找出了非定常效率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针对S型进气道弯度对其隐身气动特性影响程度的问题,利用CAD软件对进气道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进、出口的中心偏移量实现对进气道弯度的改变。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了进气道前向电磁散射特性和进气道流场及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道弯度增加对隐身特性和气动特性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机理,对进气道的隐身气动一体化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8.
现代商用航空发动机具有长寿命、高可靠性等要求,这对电子束焊接头的设计、制造及检测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电子束焊接结构及接头设计形式、检测要求,指出了针对商用航空发动机转子电子束焊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9.
乍看画面,真不相信这个形似海豚拱头却不臃肿蠢笨的家伙还能飞起来,可它飞起来了,而且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了奇特的一页。它便是美国航空航天公司(ASI)研制的超大型特种运输机“超级驮仔鱼”。  相似文献   
90.
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主打产品航天飞机的非议和责难不绝于耳:批评航天飞机的构型过于复杂,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航天飞机本是试验性航天器,却担负起实用性任务;航天飞机既载人,又运货,无应急救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受影响;现有的航天飞机大都已经飞行20次以上,例如发现号航天飞机连同最近的首次复飞,已达到31次,其机身及主要部件大都可能已老化;轨道器与外贮箱、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并联组合方式,导致其外贮箱绝热泡沫材料脱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等等,一时间说得航天飞机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