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为了探讨航天飞行初期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及“空间适应性综合症”的机理,实验观察了12名受试者在头低位6°卧床期间心率、呼吸、体温和脑电的变化。实验中所有指标均同时记录在卧床实验室配套的生理测试处理系统上,并用此系统对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头低位卧床中人体内的一些重要生理功能如心率、呼吸、脑电的昼夜节律仍存在,但出现一定的紊乱,表现在:①心率昼夜变化双峰波消失或模糊,时相推迟。②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额部皮肤温度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腿部皮肤温度在卧床初期明显增加,之后波动较大。③卧床中脑电α波段功率谱值下降,而δ、θ波功率谱值上升。卧床中R-R 间期频谱分析和脑电功率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卧床中心脑的调节和皮层的兴奋性也发生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92.
对国内外不同时期水下模型的组成、设计特点进行综述与分析。从国内外水下模型的发展来看,准确模拟人机界面是水下模型设备的研制要点。为简化建造过程,可以根据试验需求对水下模型的逼真度进行分级。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水下环境的适应性,例如合理选择材料和中性浮力设计。我国后续水下模型设备的设计可以从中借鉴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回顾国外微重力空间实验的发展,着重分析研究发展趋向及微重力流体科学在空间材料科学中的地位。基于我们理论和地面实验工作基础,提出对微重力流体科学空间实验的一些设想。最后,我们着重说明为什么把Marangoni对流和液体桥的稳定作为近期重点跟踪课题。  相似文献   
94.
导出了近地卫星上任意部位微重力水平的表达式,分析和近似估算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进行首次空间材料加工试验时的微重力水平,表明是在按轨道周期变化的优于1×10~(-5)g_0的准稳态加速度上,迭加了幅度不超过2×10~(-4)g_0的随机加速度脉冲干扰。我国在1987年8月5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首次搭载了一台空间晶体生长炉,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以砷化镓为主的十项材料加工试验。为了对所得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就必须知道晶体生长期间的微重力水平。本文结合卫星的实际运行参数给予了估算。  相似文献   
95.
1987年8月5日至10日,我国首次利用返回卫星进行了空间微重力下的材料加工实验。本次试验共有12个项目,其中砷化镓单晶生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Y-Ba-Cu高温超导材料试验则为世界首次,HgCdTe红外材料,Insb半导体材料和难混合全都取得了地面不能得到的结果。这次试验的多用途加工炉吸收了国外空间加工技术的特点,构思巧妙、效果明显.一炉多用开创空间搭载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6°卧床模拟失重对T淋巴细胞受到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增殖能力和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辅助/炎性T细胞亚群(CD4+T细胞)、杀伤T细胞亚群(CD8+T细胞)、及表达CD25分子细胞数的影响,同时观察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的改变,来探讨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内分泌系统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模拟失重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与内分泌系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7.
中国航天医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医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特种医学学科、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从学科创建至今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但航天医学发展的历史却可追溯到50年代末,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为航天医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已获圆满成功,首飞航天员也已安全、健康地重返地球,航天医学专家们与航天员一同经受住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考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