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航空   1647篇
航天技术   249篇
综合类   287篇
航天   4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91.
大攻角非对称流动的非定常弱扰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顾蕴松  明晓 《航空学报》2003,24(2):102-106
 研制了一种新的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技术, 即在细长旋成体头部施加非定常弱扰动来控制头部非对称背涡。应用七孔探针测量的空间截面流场揭示了非定常控制下非对称涡变成对称涡的流态特征。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及其产生的侧向力, 并且有效控制攻角范围从30b直到80b。  相似文献   
92.
分叉分析方法在大迎角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康  方振平 《航空学报》2003,24(4):289-292
 在充分了解本体静不稳定飞机大迎角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分叉特性的基础上, 以分叉分析方法作为指导, 采用特征结构配置方法设计纵向控制律和调参的横航向控制律。结果显示, 不期望的分叉行为得到抑制,飞机稳定和解耦的飞行范围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93.
大迎角细长旋成体绕流结构演变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烟流显示和测压实验, 系统地观察和分析了尖拱头细长旋成体绕流结构随迎角的演变过程。实验发现在不同迎角下, 不仅细长旋成体绕流结构形态不同, 而且不同流态结构的演变过程所含迎角范围较小,几乎在几度迎角内就可完成。  相似文献   
94.
三角机翼过失速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3m低速风洞中研究了70°后掠角三角翼过失速气动特性。实验中使用了专门设计的液压动态实验台,它可以模拟迎角的变化规律以便研究角速度,迎角变化历程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中迎角范围0°-90°。使用六分力应变天测量非定常空气动力。研究指出:当作大迎角纵向过失速机动时,其空气动力有很大超调量和呈现滞回线特征,它们随着减缩频率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力矩特低迎角(α>30°)具有阻尼特征,但在高迎角时(3  相似文献   
95.
大迎角三角翼旋涡运动及其破碎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利用Hall的涡核准柱假设,导出反映涡核运动的N-S方程。采用差分方法计算旋涡流场,进而分析三角翼上前缘分离涡的运动特点及其破碎机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旋涡的轴向速度向下游逐渐下降,且涡心处于降较快,外缘下降较慢,反映了粘性作用自涡心外缘逐渐下降的特点;涡核外缘的径向速度开始为负,说明开始阶段有流体流入涡核,随着旋涡向下游运动,径向速度有所增加,到一定位置后增加迅速,说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大系统中应用整体式Kalman滤波遇到的非实时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能保持最优的分布式Kalman滤波计算方法——逐次正交化法。这是一种适合多微机并行计算的最优算法,确保滤波的“实时性”,优于一般次优分布式Kalman滤波器。  相似文献   
97.
经典模型降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系统模型降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经典降阶方法主要有;Pade逼近法,时间矩法,连分式法,Routh逼近法及混合法等。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现有文献,介绍了每种降阶方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特别指出了一些新的经典模型降阶方法的进展。文中最后提出了模型降阶方法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介绍飞机大攻角标模在高速所1.2m和0.6m风洞中进行大攻角测力试验研究所得数据与国外2.5m和0.6m风洞所得数据的相关研究情况。相关性研究的试验M数均为0.35~0.8;两座0.6m风洞试验攻角为0~29°;侧滑角高速所为5°,国外为5°、10°。1.2m和2.5m风洞的试验攻角为-3~48°;侧滑角为5°、10°。研究表明,该飞机模型在这四座风洞中吹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99.
非接触光测物体大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光学法-单光栅双图像法测量物体位移的新技术,利用两个正交的图像记录系统,在试件作大位移后,记录被平行多光束照射形成的光点所覆盖的试件的图像,借助于记录光路系统几何表数,可建立一联立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得到被测物体上诸光点所表示的测点的位移大小和坐标值,文中还论述了度件图上测点位置的确定和修正方法,导出了被测物休图像负片上测点的实际坐标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测量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0.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