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3篇 |
免费 | 660篇 |
国内免费 | 63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731篇 |
航天技术 | 756篇 |
综合类 | 482篇 |
航天 | 1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56篇 |
2022年 | 249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193篇 |
2016年 | 192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18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实现多模式离子推力器在宽功率范围内最优性能和可靠性,基于30cm多模式离子推力器通过实验开展了阴极和中和器羽状模式转变点流率、放电电压30V对应阴极流率和放电损耗曲线与束电流关系研究。30cm多模式离子推力器束电流从0.3A增加到3.3A时,阴极羽状模式转变点流率值从0.017mg/s增加到0.163mg/s,放电电压30V对应阴极流率从0.129mg/s增加到0.231mg/s,中和器羽状模式转变点流率从0.030mg/s增加到0.191mg/s。随放电室工质利用率的增加,在小束电流下放电损耗迅速增加;当束电流大于1.5A时,放电损耗对放电室工质利用率的变化较为迟钝。基于上述流率特性实验结果完成了30cm多模式离子推力器宽功率范围35个工作点下最佳流率设计。在设计的工作流率下,放电电压小于30V,阴极和中和器均工作在点状模式,实测推力为9.6mN~185.2mN、比冲为1332s~3568s、功率为258W~4761W。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在2.5维编织树脂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固有振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实测结构模态数据的复合材料平板动力学模型修正研究,以获取精准反映其动力学特性的模型。首先,建立复合材料平板固有频率对弹性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平板固有振动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建立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复合材料多尺度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形成了基于MSC.NASTRAN平台的模型修正程序。最后,利用实测结构模态测试数据,实现对复合材料平板动力学模型的修正。结果表明,对关键弹性参数进行修正后,不同边界条件和纱线走向的复合材料平板试验件固有频率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的最大误差由10.44%下降至2.39%,相关性得到了大幅改善。此外,所提出的自由模态测试方案结合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为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参数的试验辨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5.
针对S型进气道弯度对其隐身气动特性影响程度的问题,利用CAD软件对进气道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进、出口的中心偏移量实现对进气道弯度的改变。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了进气道前向电磁散射特性和进气道流场及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道弯度增加对隐身特性和气动特性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机理,对进气道的隐身气动一体化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终端区时空资源利用率,增强空中交通
运行效率,研究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问题。通过深入剖析终端区进场定位点、
航路航线、多跑道系统等资源运行特性,综合考虑尾流间隔、移交间隔、多跑道运行间隔等
各类约束限制,以及最小化航班延误时间、最大化跑道运行容量、最小化终端区飞行时间等
优化目标,建立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
传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选取上海多机场组成的复杂终端区进行实例验证,仿真实验表
明提出的优化方法相比先到先服务方法(First come first serve,FCFS),航班总延误时间
减少20.7%,终端区等待时间减少60.7%,终端区进场交通流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97.
星载设备中的微放电现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通信及广播卫星中,转发器输出部分的设备及发射天线部件需要同时经受多个高功率载波信号。其中最典型的部件就是输出多工器(包括通道滤波器,折叠波导)、谐波滤波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的收发双工器、天线馈源等。如果设计不当,则当高功率射频信号通过这些设备时,会产生微放电现象,造成卫星设备的功能失常甚至损坏。因此,避免及消除微放电现象的发生,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描述了欧洲在星载设备微放电设计方面的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高效获得颗粒的速度分布,提出一种针对单帧单曝光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和流场重构方法。图像处理过程包含去噪、锐化、自适应阈值分割、闭运算、去除小颗粒、骨架提取、速度提取、二义性判断、求切线等步骤和方法,对该处理过程的主要误差也进行了分析与修正。流场重构使用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插值且采用迎风插值进行优化的算法,插值结果以速度云图及矢量图的形式展示,对该过程的主要误差也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最后的处理结果显示,针对单帧单曝光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和流场重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预测模型。采用三维Puck失效准则预测层内纤维与基体的破坏,并获得基体失效时的断裂面角度。根据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分层损伤机理,同时考虑面内横向正应力、厚度方向正应力、层间剪应力和相邻铺层的损伤状态等因素对界面分层的影响,发展了一种新的冲击分层失效准则。为快速有效地预测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通过对单元积分点处的应变进行线性插值,提出了在单个实体单元内预测多个铺层损伤的数值计算方法。模型成功预测了受冲击层合板具体的失效模式,预测的分层形状和尺寸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并显著减少了有限元模型的规模,表明本文所发展的数值方法对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