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277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71.
GH4169合金超塑性变形及其力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H4169高温合金经超细化预处理工艺后,在变形温度T为1000℃、初始应变速率5为1.14×10-3s-1的拉伸变形条件下,得到了良好的超塑性,其最高延伸率8max为467%,最低流动应力amin为43.1MPa。合金在较宽的变形温度范围(T为940~1020℃)和应变速率范围内(10-4~10-3s-1)显示出良好的超塑性。这对实际生产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控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可以表征材料超塑性性能的高低,但不能完全衡量超塑性能。  相似文献   
372.
损伤是航空结构件加工制造与服役中的共性问题。以微观损伤机制与损伤预测模型为主要关注点,论述了典型航空用铝合金、钛合金中损伤形核、扩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宏观、细观尺度损伤断裂的预测方法。对于塑性成形过程,以受力状态为切入点,阐述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损伤演化的差异性,介绍了基于应力状态损伤模型在航空材料中的应用。对于疲劳损伤问题,总结了不同体系合金中的微观影响因素,如第二相颗粒、晶体取向等,讨论了疲劳预测方法在航空用铝合金、钛合金中的应用。将局部应力应变集中归纳为损伤萌生、扩展的外因,而材料内部缺陷、界面等为内因,塑性变形、疲劳过程的损伤累积均为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归纳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宏、细观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共性规律与通用性预测方法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3.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74.
针对轻质高强和近成形复杂结构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基于低密度镁锂合金薄壁筒形件的等温超塑性双向挤压近净成形方法,研究了铸态成形性能、铸态和轧制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铸态下延伸率约12%,抗拉强度约145 MPa,轧制态下延伸率变化不大,但抗拉强度提升到180 MPa以上。采用本论文方法镁锂合金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分别达到21%和216 MPa,表明高温大变形过程中,实现了晶粒细化,大量增强相弥散在晶粒内部,起到性能强化作用,成功实现其性能强化和复杂结构件的精密成形。  相似文献   
375.
作为细观尺度上描述各向异性非均质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方法,晶体塑性模型能够基于晶体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预测其宏观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金属的力学性能设计及评估中展现出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晶体塑性模型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变种,从流动准则、硬化模型和内部状态变量演化3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唯象晶体塑性模型与基于物理机制的晶体塑性模型的特点与差异;然后介绍了基于疲劳指示参数和寿命评估准则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在金属疲劳寿命预测领域的应用尝试,以航空航天常用金属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为例,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表明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适用性;最后展望了晶体塑性模型和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6.
针对厂房大门门框与钢结构立柱联接螺柱断裂的问题,通过断口形貌观察、硬度测试等试验方法对螺柱断裂原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螺柱的断裂模式为塑性断裂,断裂螺柱性能比设计要求性能低。在此基础上,从安装和受力分析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螺柱断裂的机理,为发射场关键设备重要连接件的检修检测等提供理论指导, 防止类似螺栓断裂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7.
轧制与增强体对铝基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轧制与陶瓷增强体对SiCw/LY12和SiCp/LY12超塑性的影响,分析了超塑性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SiCw/LY12经623K热轧后,展现出好的高应变速率的超塑性,其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 是适当的微量液相调节的细小晶粒的晶界滑动,但经进一步的冷轧后,超塑性明显下降;SiCp/LY12在仅经623K热轧后,不出现超塑性;但经过一步的冷轧后,展现出常规应变速率的超塑性,超塑性变形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378.
采用连续显式动态冲击策略对航空用TC4钛合金进行激光冲击强化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冲击波能量变化曲线确定单次冲击求解时间为3000ns,并分析了应力波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点冲击模拟,分析了功率密度、冲击次数和光斑搭接率对残余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得出增加功率密度对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的效果更好;增加冲击次数对增大残余压应...  相似文献   
379.
管路构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各类先进装备的介质传输构件与结构件,是起着“血管类”生命控制线作用的一类量大面广的关键构件,一般在整个装备中工作环境最为复杂、可靠性要求最为苛刻。各类管路构件的可靠性连接是确保其服役安全性与稳定性的瓶颈问题。管路构件塑性变形连接技术具有连接强度大、可靠性高、连接工艺过程高效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管路构件的连接工艺。然而,随着各类先进装备对长寿命、高功效、轻量化和高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管路构件连接技术正面临新挑战。从接头塑性成形、装配工艺与服役性能等3方面综述了管路构件塑性连接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工艺特点与服役性能,对比分析了几种主要连接结构的工艺过程和服役性能的差异;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动态分析,总结提出了管路构件塑性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