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277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介绍了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技术模拟板料气压成形过程,提出在数值模拟预测成形过程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压力载荷的方法,利用此法求出的P-t曲线可供生产实际采用。文末还给出了模拟圆盘件经正反吹成形过程的实例。  相似文献   
32.
基于数值模拟的超塑成形压力—时间曲线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于超塑成形工艺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在超塑成形压力计算时引入能量消耗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压力-时间(P-T)曲线设计方法即恒能耗率法,实现了基于有际元数值模拟的超塑成形P-T曲线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中对有关的压力控制算法及算式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推导,分别给出了半球壳自由胀形和圆筒形凹模约束成形过程的P-T曲线设计计算实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刚粘塑性有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DD3单晶高温合金宏观各向异性,弹粘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推导了模型中的DD3单晶损伤演化方程;对模型的结构和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对模型材料常数的标定方法作了简单的讨论。利用DD3单昌材料的实验数据,对950℃下的模型材料常数进行了具体标定,给出了标定结果。给出了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单晶的力学行为特点,可望用于单晶叶片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4.
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基本理论,推导了Tsai-Hill准则、Hoffman准则和Tsai-Wu准则在平面问题下的一般表达式,在平面应力和应变状态下,得到复合材料中心裂纹板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基于Tsai-Wu准则得到的Ⅰ型、Ⅱ型和Ⅰ/Ⅱ复合型裂纹裂尖塑性区范围最小.平面应变状态下的裂尖塑性区范围小于平面应力状态下的裂尖塑性区范围.裂纹倾角β对复合材料裂尖塑性区范围和形状有明显影响,不同值得到的塑性区结果差别很大.不论是平面应力还是平面应变条件,裂纹尖端塑性区域都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晶粒尺寸、晶粒形状和变形方式对Ti-1023合金超塑性的影响,计算了各种情况下的变形激活能,结果表明,粗晶与细晶组织在超塑性上的差别是由变形机制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36.
在低碳硅锰系结构钢中,也可获得TRIP效应,使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延伸率大幅度提高。本研究硅含量较高的B钢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增强,TRIP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7.
综述了国内外在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内容包括超塑性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成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超塑性技术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第六届先进材料超塑性国际会计概况及超塑性技术发展动态 。  相似文献   
39.
工业牌号超高强铝合金LC9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预处理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超塑性。材料经过形变热处理(TMT)后,在最佳超塑性条件下拉伸(T_(TMT)=515℃,ε_(TMT)=1.66×10~(-3)s~(-1)),获得很高的延伸率δ_(TMT)=1300%,低的流变应力σ_(TMT)=1.7MPa和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_(TMT)=0.66。经过简单锻造预处理后,在最佳超塑条件下(T_f=405℃、ε_f=1.66×10~(-3)s~(-1)),材料仍能获得δ_(f)=380%、σ_(f)=16MPa、m_(f)=0.3。TMT预处理中,η相粒子分布状态对获取微细组织起着决定性作用,η相的回溶降低了材料的空洞敏感性,抑制试样早期断裂。经过两种方式预处理的试样超塑性断裂形式分别为空洞型失稳断裂和颈缩型稳定断裂。  相似文献   
40.
2618A铝合金试样经三种不同预处理工艺试验后,以恒定应变速率8.34×10~(-3)S~(-1)、不同温度(350~500℃)范围拉伸时,确定了最佳预处理工艺为固溶处理、温轧和再结晶;最佳应变速率为7.67×10~(-3)S~(-1),最佳变形温度为475℃,最高延伸率为240%,其最低流动应力为3MN/m~2。通过不同应变速率下拉伸试验表明,该合金对应变速率不甚敏感。粗大的不易变形的FeNiA19相粒子是合金在超塑性变形时不能获得高延伸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