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71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苯并环丁烯聚合物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是一种受热活化的化合物,能形成高活性的中间体,中间体既可自身发生聚合反应,也可与亲二烯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形成高聚物。本文综述了苯并环丁烯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形成的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对此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材料用氧化铝基体及涂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研究了用三种起始物异丙醇铝[Al(OC3H7i)3]、氯化铝(AlCl3·6H2O)、硝酸铝[Al(NO3)3·9H2O)],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用氧化铝基体及涂层的工艺,考察了三种体系反应物配比、水解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得的三种溶胶体系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溶胶配制参数;还考察了三种溶胶体系在通常情况下和在编织物中的凝胶化情况,获得了较佳的凝胶化条件;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种凝胶的裂解产物及其晶体类型。结果表明,不管经过何种途径,凝胶在经1260℃裂解后均可获得α-Al2O3。  相似文献   
83.
将SiC纤维引入到C/PyC/SiC中,有望减少因C纤维与SiC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导致的基体残余热应力。研究了C纤维和SiC纤维混编方式和混编比例对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法建模、计算了纤维混编接触分布和相间分布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结果表明:(1)与C/PyC/SiC比,C纤维和SiC纤维混编增强SiC基复合材料可减少SiC基体的残余拉应力;(2)相同混编比例时,纤维混编接触分布((x C-y SiC)/PyC/SiC)复合材料的基体轴向残余应力比纤维混编相间分布((x C×y SiC)/PyC/SiC)复合材料基体的小;(3)以纤维混编接触分布为例,SiC基体的轴向残余应力随混编复合材料中SiC纤维的增加而减小,但当C纤维和SiC纤维的混编比例由1∶2变为1∶4时,基体的轴向残余热应力仅从174 MPa下降到170 MPa。  相似文献   
84.
采用聚碳硅烷作为前驱体,在800、1000、1200℃下烧结得到SiC基体,研究了温度对SiC基体密度、结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随着温度的提高,基体密度提高,结晶程度逐渐提高,Si含量比例升高。在800℃时,基体密度为2.30 g/cm^(3),所得基体结构接近无定型态,在1000和1200℃下的密度分别为2.50和2.56 g/cm^(3),晶粒尺寸分别为2.6和4.1 nm。再以聚碳硅烷为前驱体,以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采用PIP工艺制备C/SiC复合材料,热解最高温度同样为800、1000、1200℃,得到三组C/Si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微观结构观察,分析了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热解温度,有利于改善基体特性和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效率,从而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特别是弯曲、层间剪切和压缩性能提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阻力方向舵开裂状态下的流场形态和流固耦合运动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了不同开裂角下的二维阻力方向舵的流场计算。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对各流场进行模态分解,分析了各模态的流动特征及频率变化。结果表明,在20°开裂角的范围内,机翼绕流的流场结构以开裂区内的驻涡及后缘脱落涡为主,流场各阶模态频率随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开裂角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不同开裂角的二维翼型开展了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折减速度的增加,系统的流固耦合运动形式由涡致振动发展为流动失稳,系统的失稳边界随着开裂角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86.
本文采用恒电位、恒载荷和动电位、恒载荷两种试验方法对406钢应力腐蚀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位是影响406钢应力腐蚀敏感性及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应避开406钢的敏感电位及外加电位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88.
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多壁碳纳米管和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了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碳管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制备的影响,考察了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和热、电传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材料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和失重,碳管用量较少的样品失重、收缩更大,碳管用量15%(质量分数)的样品经2500℃处理后密度可达1.90g/cm^3;复合材料表现了远高于基体碳的弯曲强度和硬度;然而热、电传导性能远远低于基体碳。  相似文献   
89.
介绍探测复合材料层析基体裂纹的三种实验技术:声波发射探测,超声波C扫描和复制带记录。在试验各阶段,应充分利用每钟试验方法的优点,使每个试件比常规试验获取更多的试验数据,包括声波发射探测响应图,超声波对整个试件宽度扫描成像,以及沿着试件侧面厚度上的复制带获取图像。最初由声波发射显示试件加载期间基体裂纹的开始形成,通过超声波扫描能清晰分辨出第一条基体裂纹的出现;随着基体裂纹的发展,可综合应用三种实验技  相似文献   
90.
李焕喜  陈昌麒 《航空学报》1990,11(1):106-110
 <正> 一、引言 把铝合金厚板直接加工成整体构件,用作飞机大梁壁板等结构,是现代飞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项先进技木。我国目前也在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整体构件上不可避免地要打孔、开槽或加工有其它形式的截面突变部位,材料实际所承受的应力应变状态比较复杂。为保证这类整体构件的安全可靠及最佳的使用性能,需要对厚板的断裂行为有所了解。因此,本文将在试验室条件下以LC4铝合金厚板在复杂应力应变状态下的断裂机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