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航空   1296篇
航天技术   173篇
综合类   321篇
航天   2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外形短粗,飞行姿态复杂,其动导数量级很小的再入体模型,安装在新研制的尺寸小,厚度薄的整体结构之天平元件上,天平与尾支杆相连,由气活动塞推动拨杆,经过拨螺钉撞击模型上的楔块并驱使模型作自由振动,从而测量了大攻角俯仰,偏航及滚转动导数。  相似文献   
22.
推力矢量控制将应用于先进的具有大迎角机动能力的飞机。就推力矢量控制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了初步归纳和研究。并概述了用遥控自由飞模型对这一技术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二维完全N-S方程出发,采用NND2M差分格式,计算了超声速自由剪切层流场,并且研究了上游扰动在剪切层内的传播规律,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流动涡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压电驱动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性,采用PIV、热线风速仪测试手段,对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不同激励因素下的流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显示,自耦合射流在狭缝出口处产生了反向涡对,随着自耦合射流的发展,射流呈现出在喷口短轴方向急剧向两侧扩展、而在喷口长轴方向先收缩后缓慢扩展的流动特征;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分布在法线方向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z/b=10左右速度达到最大值;在射流展向上,短轴方向速度呈规律的对称分布和速度自模的特征,而长轴方向速度近喷口区域呈现马鞍状分布,随着法向距离增加这种趋势消失.研究中发现,激发器存在两个谐振频率,在谐振频率激发下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和涡量比较大.与常规射流相比,自耦合射流显示出了独特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25.
风洞模型自由飞是一种无支杆干扰的非接触式气动特性测量方法。为获得相对于实验室固定坐标系的精确的模型姿态和位置测量值,必须在成像照片中有固定坐标系框架标志的清晰影像。本文描述了在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模型自由飞运动记录中二次成像法的应用。以0.1mm细线所构成的正交实验室固定坐标框架置于模型运动记录的第一次成像面上,然后用高速鼓轮相机记录模型自由飞相对于坐标系运动的清晰照片,从而获得模型在高超声速(M_∞=9.9)流动条件下的静、动稳定性导数的有效结果。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中的高氢混合比氢氧混合气直接爆轰的点火方法,对射流点火管的点火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点火管长度是决定射流点火能力的关键因素,射流点火能力随点火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点火管与爆轰管之间无隔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观察了点火管中增添孔板对射流点火能力的影响,发现障碍物对射流点火能力具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综述了用4台发动机为动力的水上飞机自由飞模型起飞与降落性能的综合试验,这些性能包括稳定性、操纵性、飞溅、水阻力、着水撞击、起飞砰击、失速及耐波性等。模型与真实飞机保持几何、质量、运动状态、拉力、升降舵效率及其波浪谱的相似,故模型试验与真实飞机的试飞结果比较符合。同时着重介绍了模型试验的机载测试系统与地面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8.
在分析了目前进行飞行器大攻角气动特性研究所采用的尾旋风洞试验、常规风洞自由飞试验和遥控模型自由飞试验的优缺点之基础上指出:把系统辨识方法与这些试验方法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飞行器大攻角气动问题的技术途径,它可以简化这些试验方法的一些技术环节,提高试验精度。若气动数据来源于尾旋风洞,这种新方法只能研究飞机的发展尾旋和改出尾旋;若气动数据来源于常规风洞,这种新方法也只能研究飞行器的大攻角、偏离、过失速和失速性滚摆/滚转模态;只有通过模型自由飞获取气动数据,这种新方法才有可能研究包括尾旋全过程在内的各种大攻角飞行模态。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制定飞机失速/螺旋模型自由飞试验总体方案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内容涉及模型缩尺比例数 K 的最佳选取、确定飞机进入螺旋特征模拟高度 H_A 的依据、模型投放高度 H_m 的变化范围和试验模型质量 M_m 的控制问题。本文所作的各种分析和提出的原则对各种模型自由飞失速/螺旋试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不同外流马赫数条件下,流体振荡器出口振荡射流与外流耦合的流动特性,通过非定常仿真方法研究了流体振荡器入口条件为落压比(Nozzle pressure ratio,NPR)为1.5、3,外流马赫数分别为0、0.2、0.4、0.6、0.8时的三维瞬态流场,分析了外流对流体振荡器内部振荡特性的影响,以及流体振荡器出口振荡射流与外流相互作用时的下游空间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PR=1.5时,流体振荡器出口二喉道处均为亚声速,外流扰动会改变流体振荡器的内部振荡频率;NPR=3时,流体振荡器出口二喉道处存在声速截面,从而可有效隔离外流扰动。对于NPR=3,当外流Ma=0.2时,下游流场存在两对上下旋向相反的旋涡,上方为振荡射流所诱导的流向涡对,下方为马蹄涡对;当外流赫数大于0.4时,下游空间流场只存在一对流向旋涡,且旋涡可以有效排移截面中心处的低能流,使边界层的速度剖面更加饱满,形状因子变小;随着外流马赫数的增加,射流与外流的动量比减小,射流穿透深度减小,射流的展向影响范围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