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84篇
航空   872篇
航天技术   75篇
综合类   87篇
航天   2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02.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在材料科学和力学领域被关注,也是航天航空、汽车、电子仪表等领域关注较多的潜力材料。本文主要介绍SiCp/Al的增强机理和破坏机制,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的进展从增强机理、破坏机理、建模方法和本构模型几个方面综述力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03.
104.
讨论了弹性金属密封的弹塑性密封机理,回顾了国内外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弹性金属密封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分析了发动机管路静密封所采用的Э形弹性金属密封、K形弹性金属密封、碟形弹性金属密封以及软金属密封的密封特性,从密封结构设计、密封材料选择、预紧载荷控制以及加工制造工艺四个方面总结并提出了影响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弹性金属密封性能的技术要点。针对当前国内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弹性金属密封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建议加强弹性金属密封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弹性金属密封的结构设计方法并进行相应的预紧力偏差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环形燃烧室周向点火机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环形燃烧室结构,其周向点火联焰机理对发动机点火可靠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实验室尺度模型实验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已经逐渐成为实验研究环形燃烧室点火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实验室尺度环形燃烧室模型及其相关研究,包括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EM2C实验室的MICCA燃烧室模型;剑桥大学的预混/非预混环形燃烧室模型;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缩比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模型;浙江大学的环形燃烧室和涡轮耦合的TurboCombo模型。环形燃烧室周向点火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初始火核的形成;(2)火核扩张发展,在点火针附近喷嘴处形成单个稳定的旋流火焰;(3)火焰沿周向传播,依次点燃全部喷嘴后稳定燃烧。影响周向点火联焰过程的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已有的实验和数值计算对当量比、点火模式、热功率、流速、喷嘴间距等因素影响下的点火、熄火、火焰传播模式、周向点火时间等特征规律进行了丰富的研究。近年来,在环形燃烧室模型上也逐渐开展了气液两相喷雾燃烧的相关研究。同时,高时空分辨率的先进激光诊断方法的引入也将进一步推动点火机理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在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情况和几种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和流动沸腾传热模型,然后对TEMP2A-3沸腾的地面与空间试验作了比较,并首次用Chen氏公式进行了验证,得出Chen氏公式在该流态模型下与重力无关,进而可推广到在失重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一种新型的液体单核芳香胺类固化剂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ADMT)与4,4,-二胺基二苯甲烷(DDM)共混作为固化剂研制了一种中温固化胶粘剂,并对两种固化剂的加入比例及体系的反应性、使用期,粘度以及浇铸体的性能和固化机理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两种固化剂共混比例在1∶1(摩尔比)时温度在40℃左右即可熔融,而且固化产物的性能相对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8.
对泡沫状多孔聚碳硅烷(PCS)的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制备出了熔点高达380℃、相对分子质量Mn〉3000、陶瓷产率达79%(质量分数),密度〈0.6g/cm^3的多孔聚合物。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制得的多孔PCS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IR、TG等手段对泡沫状多孔PCS的热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工艺采用电子加速器给电子以足够的能量使树脂体系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该工艺不需要热压罐,可在室温下固化。从而降低模具费用,节省能源,减小制品中的热应力,制品综合性能好,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的一种新颖方法。电子束固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可被电子束固化的树脂体系和电子加速器,该方法已被用来生产大型空间运载器的结构部件。  相似文献   
110.
介绍星用电容器选用要点、失效实例,以及如何提高固但、液但、陶瓷电容器的应用可靠性。还谈及四个问题:①固钽不能用在电源滤波器中;②因钽的可靠性与使用线路阻抗有关,如果线路阻抗越小则可靠性越差;③液钽易发生振动失效,有些在振动激励下可能成为瞬息电势源(间歇短路);④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低压失效。分析了这些特殊失效现象及失效机理,提出可能采用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