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航空   860篇
航天技术   520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0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102.
103.
104.
在设计控制系统模型时,首先引入了有限差分法(FDM)离散化后的波动方程,然后基于H∞最优控制原理,检查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探测性,对控制系统传感器和作动器的位置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计算闭环反馈系统的范数,最终得到了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波动方程来优化控制系统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的算法是可行的,可广泛应用于飞控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了更好地认识针栓式喷注器雾化场的结构,基于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以及VOF (volume of fraction)方法追踪气液的分界面,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模拟整个流动过程,还原了不同时刻气/液撞击的初次破碎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对针栓式喷注器气/液撞击的初次破碎过程、内部流场涡结构、速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初次破碎雾化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液桥的形成主要是由液洞的扩展和拉伸、合并而形成,而液滴主要是由中心液膜拉伸、液丝断裂以及液桥断裂而形成,液膜破碎阶段形成的涡结构是造成液膜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高精度卫星导航速度、位置信息以及星敏感器提供的姿态信息设计十表冗余捷联惯组的标定模型,包含陀螺和加速度计的零次项和标度因数,对卫星和星敏感器辅助的冗余激光陀螺捷联惯组进行实时在轨标定.利用标准Kalman滤波和Sage-Husa自适应滤波作为估计算法,对十表冗余捷联惯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参数标定精度均在7%以内,是一种实时的在轨标定方法,满足误差补偿要求.冗余惯组在轨标定方法为航天器高精度定姿和定轨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席文雄  洪延姬  赵文涛  刘毅  徐庆尧 《推进技术》2016,37(11):2126-2134
以超燃冲压发动机双模态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隔离段喷注条件下的预喷注、预蒸发煤油点火和火焰回传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分别针对典型的启动工况和巡航工况气流特点,对比了Ma2和Ma3两个工况下的边界层逆流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边预喷注,双边预喷注的燃料横向扩散能力增强,增加了火焰在主流中回传形成热壅塞的风险;相比于Ma2工况的低总温来流条件,Ma3条件下因气流总温高,采用预喷注方式注入的煤油喷雾其蒸发形成的气态预混气更加充分,更易形成逆流传播的火焰。  相似文献   
109.
侯晓亭  王锁芳  张凯  夏子龙 《推进技术》2020,41(10):2197-2203
为了探索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的翅片安装位置对共转盘腔径向内流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对不同转速、翅片周向位置及安装角度下的去旋系统开展了数值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共转盘腔径向内流的流场结构及压力损失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减涡管能引导流体径向流入,并降低流体的旋流比;相比于管式减涡器,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能明显降低盘腔内的总压损失;在不同旋转雷诺数下,翅片的周向安装位置α及安装角β均存在最佳值;在中、高旋转雷诺数下,最佳值分别为α=9°,β=30°,最佳结构下总压损失较基础模型低40%左右;改变翅片周向位置及安装角度可以明显改变气流进入减涡管的角度,在较优情况下,可以减小流体流入减涡管的阻力及在减涡管内的流动阻力,整体上减小了盘腔内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110.
流场可压缩性对涡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忠华  范周琴  王子昂  余彬  张斌 《航空学报》2020,41(2):123295-123295
涡相互作用作为冲压发动机喷注装置的典型抽象流动现象,研究其可压缩性影响对于认识包含化学反应的真实燃料喷射场具有一定基础理论价值。基于经过数值验证的可压缩Navier-Stokes算法与压力泊松方程初始条件设置方法研究流场可压缩性对涡相互作用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较高涡旋马赫数表征的可压缩性在改变涡对形态的同时,具有延缓涡旋相互靠近,迟滞融合进程的作用。关于涡对系统开始融合的临界条件,可压缩相互作用开始的临界展弦比与无量纲时间相比于低速涡对明显提高。为在无量纲时间意义下统一不同马赫数涡对相互作用的进程,从涡心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出发在不可压涡对特征时间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考虑可压缩性的时间尺度修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