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0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航空   2767篇
航天技术   1339篇
综合类   364篇
航天   103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星间无线电相对距离测量的关键。介绍编队小卫星的工作特点,针对星间相对距离实时、高精度测量的要求,详细阐述利用双频伪码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载波整周模糊度的方法,推导伪码、载波相位测量误差与模糊度解算误差的关系,讨论降低误差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单个测量历元获得载波相位整周模糊解算,解算精度与伪码测距精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4.
以实践四号卫星有效载荷“单粒子事件动态监测仪’为实践基础,介绍了星载计算机基于软件结合硬件容错抗单粒子扰动的加固技术;并对半年多来在轨运行中探测到的单粒子翻转和闩锁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5.
航天测控与数传接收综合信道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 S/ X航天测控与数传接收综合信道的概念 ,对综合信道进行了设计 ,重点说明综合信道中伪码测距的实现方法。讨论设计测控系统和应用系统综合信道的三种方案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6.
杨文华 《上海航天》2000,17(4):22-28
根据某距离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系统中模拟数字(AD)转换电路、动目标显示(MTI)与求模运算、波形分析和α-β滤波器所引入的测距误差,得出AD采样率和波形分析的内插点数决定了系统引入测距误差大小的结论。对实际工作参数的计算及校飞试验的结果证明,此距离自动跟踪系统引入的测距误差较小,满足雷达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伪码调相与PAM复合测距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己斌  赵惠昌 《宇航学报》2004,25(2):152-157
介绍了PAM伪随机码的构成原理,推导了PAM伪随机码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结合图形分析了它们的性质特点。设计了伪码调相与PAM复合测距系统,并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各个阶段的信号形式。研究了复合测距系统的性能,详细推导了复合测距系统的信噪比增益。结果表明,与单纯的伪码测距系统相比,复合测距系统有更强的抗干扰性能和测距能力。  相似文献   
58.
数字延迟锁定环路 (DDLL)中存在的包络现象是导致低动态环境下 GPS伪距测量精度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文中从实验中发现这种现象 ,通过大量仿真复现了这一现象并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最后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给出了以双切线法和二阶导数法相结合来确定发动机燃烧时间的一种解析算法,它适用于一般发动机燃烧时间的处理,通过该解析法与双切线法的比较,证明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多侧音测距系统跳数分析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在风云二号卫星地面站(CDAS站)中三点测距系统为例,在对侧音测距原理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距跳数的原因,给出了改进方法,并且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精度,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