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1464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环形燃烧室周向点火机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环形燃烧室结构,其周向点火联焰机理对发动机点火可靠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实验室尺度模型实验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已经逐渐成为实验研究环形燃烧室点火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实验室尺度环形燃烧室模型及其相关研究,包括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EM2C实验室的MICCA燃烧室模型;剑桥大学的预混/非预混环形燃烧室模型;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缩比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模型;浙江大学的环形燃烧室和涡轮耦合的TurboCombo模型。环形燃烧室周向点火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初始火核的形成;(2)火核扩张发展,在点火针附近喷嘴处形成单个稳定的旋流火焰;(3)火焰沿周向传播,依次点燃全部喷嘴后稳定燃烧。影响周向点火联焰过程的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已有的实验和数值计算对当量比、点火模式、热功率、流速、喷嘴间距等因素影响下的点火、熄火、火焰传播模式、周向点火时间等特征规律进行了丰富的研究。近年来,在环形燃烧室模型上也逐渐开展了气液两相喷雾燃烧的相关研究。同时,高时空分辨率的先进激光诊断方法的引入也将进一步推动点火机理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2.
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一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气体动力学基本定律,推导出燃烧室性能分析的一种一元流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面积变化、质量添加、两相流、多组分效应、化学反应、壁面摩擦、壁面散热等因素的影响。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超声速燃烧室两相参数分布,从而为燃烧室方案设计阶段的快速性能评估和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3.
土春 《航空发动机》2006,32(3):30-30
GE公司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技术经历了单环腔燃烧室→双环腔燃烧室→双环预混(TAPS)燃烧室的发展过程;GENX发动机采用了在TECH56技术计划下研制并验证的最先进的双环预混燃烧室。  相似文献   
124.
《推进技术》1994,15(3):13-13
M_a>8的NASP推力的测量从事美国空天飞机(NASP)研究项Bio工程师们,成功地测量了Ma>8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产生的正推力(10,000km/h),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该技术采用一种称为测量棒的装置,这种装置本身是喷管的组成部分,与测力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专门概括双扰流器文氏管混合杯式喷雾装置(以下简称F101式喷雾装置)的设计变化及加工装配偏差对喷雾周向均匀性的影响,在设计变量上,试验了3种喷咀(径向直射喷嘴,双喷口喷咀,F100空气雾化喷咀和7种扰流器共21种组合,在加工装配偏差方面,试验了喷咀错位,扰流器进口偏差及扰流器出口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咀的设计及加工,装配偏差比空气流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6.
李林  林宇震  张弛 《航空学报》2015,36(2):484-491
冲压转子发动机是冲压发动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有机结合,其结构简单。冲压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由于其内部受到强离心力场的作用,燃烧室火焰的稳定燃烧以及传播都会受其影响。为了得到离心力场对分级燃烧中两级联焰的影响规律,本文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针对燃烧室在强离心条件下的燃烧特点,采用弯曲通道模拟气流的离心效应。在弯曲试验段上对预燃级和主燃级进行了联焰研究,试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进口气流速度范围为10~70m/s。试验中考察了离心力、燃油分级比例以及主燃级燃油喷射初始角度对联焰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燃烧方案的可行性,为冲压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油气比及进口参数对三级旋流器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三级旋流器燃烧室进行了常压试验研究.研究首先设计研制了三级旋流器燃烧室模型和试验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进口速度、进口温度和油气比等参数影响三级旋流器燃烧室的流阻特性、点火特性、贫油熄火特性和燃烧效率特性等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级旋流器燃烧室可以在不同试验工况下顺利点火和稳定工作,点火性能基本不受进口速度的影响;总压损失系数随进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流阻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燃烧室流动未进入"自模状态";随着进口温度的增加,点火、贫油熄火性能变好,燃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8.
刘伟  林宇震  张岩  王建臣 《推进技术》2015,36(2):261-268
主要研究了液态单组份碳氢燃料在超燃燃烧室中的点火和稳焰性能,所用燃料为正十二烷和甲基环己烷,研究结果可以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制备提供部分依据。试验在以蓄热式加热器为核心的直连式试验台上进行,超燃燃烧室进口总温在1040~1100K范围内,进口马赫数2.03,进口空气流量2.0kg/s左右,点火器为燃气发生器,采用串联凹腔作为火焰稳定装置,在第一个凹腔前常温燃料垂直喷射到燃烧室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十二烷相比,甲基环己烷在来流总温较低的超声速流中更容易被点燃和实现稳火,但总体来讲,当燃烧室进口总温低于1100K时,常温液态燃料的点火和稳焰性能较差。理论分析了两种燃料的蒸发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来流参数相同时,甲基环己烷的蒸发特性优于正十二烷。利用一维分析方法结合试验测量的壁面静压、燃烧室入口马赫数和空气流量,得到了正十二烷和甲基环己烷不同工况时的总温分布和出口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29.
改进的预测气体燃料贫油熄火边界的半经验公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磊  黄勇  张鼎  肖为 《推进技术》2015,36(11):1677-1685
为了进一步考察采用气体燃料时,火焰体积(FV)模型对贫油熄火边界预测的适用性,推导了气体燃料的FV模型。经过对7种典型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即采用双径向旋流器和双轴向旋流器,分别改变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的进气面积和主燃孔的个数)进行验证实验,并与液体燃料FV模型和Lefebvre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模型虽然基本都可以用于气体燃料贫油熄火边界的预测,但各自的预测精度不同。在实验范围内,气体燃料FV模型、液体燃料FV模型、Lefebvre模型的预测精度依次为±5.6%,±6.9%,±7.1%。气体燃料FV模型在预测气体燃料的贫油熄火边界时有最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0.
为了预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释热分布,针对带凹腔稳焰器的燃烧室,总结了射流混合情况、来流温度和当量比对释热分布影响的实验规律,提出了主燃烧区的概念和分段线性拟合的建模思路。模型被分为隔离段、横向射流、燃烧室释热分布、主燃烧区反压四个部分。通过压力前推,进行代数的迭代计算,能够快速得到燃烧室释热分布的一维模型。利用实验图像和仿真计算数据,对模型得到的释热分布与燃烧效率进行了验证,模型可适用于隔离段来流2.1马赫以上的工况,且模型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关系数达到了0.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