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通过对某导弹发射车转向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在特殊工况下不足之处的深入分析,论述了研究特殊工况转向液压系统的重要性及其研究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特殊工况转向液压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92.
飞机地面运行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顾宏斌 《航空学报》2001,22(2):163-167
建立的飞机地面运动数学模型是“可操纵的”,机体有6个自由度。该模型只要给定操纵信号,就能求出前轮和飞机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飞机地面运动模型采用无滑动轮胎模型,不再引入任何人为的运动学假设,不要事先给定前轮转角,不依赖于需要复杂测定的侧向力函数,考虑了轮胎的滚动特性。对飞机的地面运动一直沿用瞬时转动中心等价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的假设。研究表明 ,飞机的瞬时转动中心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只在飞机稳定转弯时重合。  相似文献   
93.
叶盘系统频率转向与模态耦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盘系统频率转向现象是系统模态间相互耦合的结果,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振动特性.本文以系统模态能量的角度,从叶盘系统特征方程中导出各子模态能量的表达式,并利用集中参数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叶盘系统频率转向特性与系统模态中各子模态能量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叶盘模态耦合能量的变化特性,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系统频率转向与各子模态能量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4.
叶盘结构盘片耦合振动特性的参数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参数化建模、求解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叶盘结构盘片耦合振动频率转向特性、由结构参数随机失谐引起的振动局部化特性对结构设计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对盘片耦合振动频率转向特性的研究发现,随着轮盘扇区间耦合刚度或叶片刚度的变化,频率转向间隙曲线的改变具有碗状形式;对振动局部化特性的研究表明,以轮盘扇区间耦合刚度和结构参数失谐强度为自变量的失谐响应放大因子曲面呈类马鞍形;响应放大阈值现象存在与否,与轮盘扇区间耦合刚度的大小直接相关.若选择位于鞍部的轮盘扇区间耦合刚度-失谐强度组合参数设计,失谐响应放大因子最多能够被减小37.5%.   相似文献   
95.
以220 t矿卡自卸车转向系统为基础,建立转向梯形在空间坐标下的运动学方程,并考虑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的影响,在ADAMS软件中建立模型验证其正确性.重点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双审判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程序,针对变量梯形臂长K、底角Φ求解全局最优化转向特性,使220 t矿卡自卸车内外轮转角满足考虑轮胎侧偏特性的阿克曼转向几何关系,实现车轮在转向时作纯滚动.与ADAMS优化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者的优化效果更明显.实车轮胎对比性试验证明其转向设计更加合理,改善了矿卡自卸车较为严重的轮胎磨损现象,延长了轮胎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对CY90.04.001/转向轴套管的工艺计算,分析,论证了该零件扩成形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优选了加工方案。同时对模具的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冲头等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7.
喷气式旅客机起飞性能计算通用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 F O R T R A N 语言编写的喷气式旅客机起飞性能计算的通用程序,并以 B767200( J T9 D7 R4 E)为例,成功地计算了该机型的起飞性能;同时,通过计算关键参数变化的影响,论证了遵守标准飞行程序的重要性,为确定允许的操纵误差和操纵品质评估提供了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基于ESO与NTSM的汽车主动前轮转向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与非奇异终端滑模(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NTSM)的车辆主动前轮转向控制。首先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模型计算车辆理想参考横摆角速度。其次以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能估计车辆状态与扰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能对扰动进行补偿并输出控制量。最后在Matlab/Simlink中建立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采用CarSim非线性车辆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了NTSM与PID控制器的闭环控制性能以及鲁棒性,并对两种控制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的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能有效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控制器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良好的路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且优于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99.
流体二次引射推力转向参数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流体二次引射推力转向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二元矩形矢量喷管,结合风洞试验及国外文献计算数据,验证了自主开发的流体推力转向数值模拟软件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流体二次引射推力转向的机理研究和各种参数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并详细研究了不同主次流压比、引射缝隙位置和缝隙宽度等参数对干扰流场结构及推力转向偏角的影响,获得了各设计变量对喷管性能及内部流态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流体二次引射实现推力转向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较优的参数组合方案,相关结论可为流体二次流引射推力矢量喷管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