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航空   1164篇
航天技术   131篇
综合类   156篇
航天   1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51.
李家伟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205-208
就无损检测的内涵如何从探伤演变到评价及无损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应有作用作了叙述,希望对相关人员开拓思路、提高工作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2.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良好、尺寸稳定性好、隐身性好、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并可大大降低飞机机体结构重量、有效提高商用载荷等诸多优点,因此大批飞机零部件相继采用复合材料结构.  相似文献   
53.
拉脱破坏是复合材料结构机械连接接头破坏的一种模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拉脱疲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并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定义和测定了损伤参数,提出了损伤极限的概念,简单阐述了损伤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54.
航空发动机轴承的滑蹭损伤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主轴承产生滑蹭损伤的机理与危害。并根据滑蹭损伤的机理,提出了防止轴承出现滑蹭损伤的两项措施:增加驱使滚子一保持架运动的拖动力;减小阻碍滚子一保持架运动的阻力。列举了国外一些发动机中防止滑蹭损伤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研究一种利用微波修复损伤金属结构的新技术,阐明了复合材料微波修复机理,探讨了界面形成与快速固化理论。  相似文献   
56.
采用了 SACMA标准和一种小试样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 (CAI)行为进行试验研究 ,从层合板的冲击损伤分布、冲击后压缩破坏过程 ,以及层合板的准静态横向压缩、开孔后压缩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这两种试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 ,试验方法不同 ,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行为也不同 ;采用 SACMA标准所测得的低速冲击后压缩强度更能全面反映基体韧性的优劣。作为 CAI试验标准 ,小试样试验方法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铺层方式为「02/902/452/-452」S的航空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准各向同性层合板板速冲击引起损伤的表征问题,通过落重冲击试验引入损伤程度D表示材料低速冲击后材料参数的变化大小,通过准静态球面弯曲线试验提出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冲击的三种表征参数:层内开裂临界能E1c,层间开裂(分层)临界能E2C,分层扩展阻为R。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混合法——光弹性实验与权函数解法相结合求解了孔壁受均匀内压作用偏置圆孔边径向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该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精度高等优点,对分析复杂应力场中圆孔边穿透裂纹问题,该方法同样适用,且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9.
为了获得适用于高能CO2激光器的高抗破坏阈值高反薄膜,以10.6μm高反膜ZnSe/YbF3,PbTe/BaF2膜系为例,数值模拟了激光在高反介质膜中的传输的场特性;给出了激光在多层介质膜中的场强分布、温度场分布及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硅镜基体上的PbTe/BaF2膜系所需膜层厚度小、膜层数少,反射率可高达99.98%。  相似文献   
60.
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的概念和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性能出发,讨论了按NASA标准得到的CAI值与它们的关系,指出了传统的CAI值不能充分反映复合材料体系的抗冲击性能。且与结构压缩设计许用值无任何联系。在对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要求和作者的试验研究,和对国外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评定应包括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两方面。大量的试验数据证实复合材料层压板抗冲击性能存在拐点现象,在对拐点附近复合材料层压板的破坏机理研究基础上,建议用拐点附近的性能建立复合材料层压板抗冲击性能的评定体系,即可以用表面层在冲击下保持其完整性的最大能力(最大接触力)来表征复合材料体系的损伤阻抗(韧性);用出现拐点后基本不变的压缩强度(破坏应变)门槛值来表征复合材料体系的损伤容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