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24篇 |
航天技术 | 162篇 |
综合类 | 155篇 |
航天 | 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基于线接触的回转二次曲面加工方法,无需复杂的位置控制,能够加工在轴和离轴回转二次曲面,同时,用同一个刀具可以加工不同类型、参数的回转二次曲面,并且铣磨成形时定位误差和刀具轮廓误差对面形误差的传递系数都小于1。 相似文献
83.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84.
测微目镜-TV测读系统在测量金属线胀系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光杠杆法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缺点,依据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原理,采用测微目镜-TV测读系统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并做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取得了较多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最后认为运用测微目镜-TV测读系统测量金属线胀系数,提高了被测物体微小位移的可视度,大大降低了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85.
86.
济南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WI指数对预报雷暴大风风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
缘线匹配通过考虑多叶排叶轮机相邻叶排间前排叶片尾缘线与后排叶片前缘线空间相对位置匹配关系来进一步提升叶轮机性能,有潜力使叶轮机非定常设计走向工程实际。以一单级跨声轴流压气机和一单级轴流透平为例,尝试用基元流动展向积分方法和全优化方法改善其性能,从而示例应用缘线匹配的具体方法及前景。结果表明,缘线匹配为叶轮机非定常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88.
89.
为检测整机发动机管路是否满足最小间距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发动机管路最小间距计算方案,方案包含5个步骤:①从点云数据中划分出不同管路的数据;②基于管路点云数据的空间分布构造等间隔栅格,计算栅格中心点作为管路的趋势线数据;③在管路各趋势线数据点位置上构造垂直平面,将管路点云数据投影到最近的垂直平面上,获得各个垂直平面上呈圆弧状分布的投影点数据;④对各垂直平面上的投影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圆拟合,得到拟合圆圆心及其半径值,将拟合圆圆心作为管路中心线数据;⑤采用遍历法计算两条管路中心线数据的最小间距,中心线最小间距分别减去两条管路的半径值则得到两条管路的表面最小间距。通过12条管路验证了方案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管路最小间距偏差在-0.35~0.46mm之间,管路半径偏差在-0.08~0.22mm之间。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管路间距数字化检测的实现,且方案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提升直流电动机起动效率,对其起动进行变分,得到唯一的转速下凹抛物极值轨线。通过仿真比较,验证此为最低能效的轨线。故而考虑其他几种起动轨线以寻找出能效最优的轨线,尤其是与变分极值轨线相对偶的凸抛物轨线,经仿真验证其为高能效轨线。另外经仿真验证,恒定高电流的简单起动方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