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677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134篇
航天   2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大转角反弯叶栅气膜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转折角气冷涡轮直、反弯叶栅出口流场进行了不同位置10排孔喷气及多排孔喷气等26套冷却方案测量。结果表明,无冷气喷射时反弯叶栅内损失高于直叶栅;压力面、吸力面近尾缘处喷气可降低叶栅损失;反弯叶栅前部多排孔气膜冷却的损失增加值要低于直叶栅,后部多排孔喷气则可降低叶栅损失。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反求工程建模实例,阐述了基于电解加工成形规律进行成形阴极设计的方法。本方法不但缩短了复杂型面成型阴极的设计时间,还能为以后阴极形状的修改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43.
悬停和前飞状态倾转旋翼机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将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尾迹问题区分为二类,即悬停和前飞等状态的定常尾迹以及过渡飞行状态的非定常尾迹.基于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和卷起桨尖涡模型,建立了一个悬停和前飞状态的倾转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适合于单旋翼尾迹计算,也适用于双旋翼尾迹分析.分别以ATB旋翼和缩比的V-22旋翼为算例,计算了悬停状态的旋翼自由尾迹和诱导速度,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对双旋翼的干扰尾迹进行了计算,表明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不同的尾迹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944.
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对涡轮机叶片在流体场中的叶片受力面进行了分析。用三个正弦函数原理的公式来计算分析同一角度上叶片的合力FR(φ),叶片径向推力Fr(φ),轴向推力Fr(φ),并阐述了这三个桨角力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45.
为了进行某型直升机旋翼桨毂离心限动器试验,模拟旋翼桨毂在低转速、高转速状态下,离心限动块能够完成打开和复位试验,设计了旋翼桨毂离心试验台。通过计算旋翼桨毂在高低转速下的性能指标参数,结合离心限动器试验需求,实现在程序控制下的动态稳定状态条件,同时完成离心限动器完全关闭和打开的转速和位移量的实时测量并确保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946.
针对含有未建模动态的微小型直升机非线性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法和自适应模糊系统的自主飞行控制器.该控制器包含两个回路:航迹控制外回路和姿态控制内回路.外回路通过旋转矩阵实现对内回路姿态的控制,而非传统的欧拉角或姿态四元数.控制器采用自适应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在线补偿系统未建模动态的影响,并利用反步法完成控制器综合.所设计的算法在确保整个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保证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未建模动态的影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盘旋上升飞行模态下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预设轨迹,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947.
颗粒态物质通常以分形聚集形式存在,如碳烟、气溶胶和灰尘.颗粒分形聚集体辐射特性对研究颗粒介质中光热辐射传输有重要影响.基于光反射-透射测量方法,分析比较了单层反演模型和双层反演模型对重构颗粒分形聚集体几何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发展了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作为反问题方法,旨在提高反演结果精度.研究表明,双层反演模型比单层反演...  相似文献   
948.
针对大型捆绑火箭空间模态参数不确定性较大的特点,建立了大型捆绑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反步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方法,设计了反步控制律,分析了自适应增广控制的机理,并针对弹性参数不确定性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反步的自适应增广控制对于空间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9.
黄鲁豫  曲鑫  凡永华  王俊波 《宇航学报》2021,42(9):1108-1118
针对导弹在俯冲机动突防飞行过程中攻角及落地弹道倾角受到约束的问题,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及反步滑模控制(SMC),提出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的导弹螺旋机动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典型的螺旋机动突防弹道,同时考虑纵向平面指定落角约束,分通道进行制导控制一体化数学模型推导。然后,使用反步滑模控制进行制导控制一体化算法设计,通过设计补偿器对反步法的中间控制量进行修正实现对攻角的约束,针对系统的有界不确定性以及未知干扰,采用干扰观测器进行估计与补偿,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最终使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系统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保证飞行器在满足攻角约束的条件下,按照典型螺旋机动弹道对目标进行大落角高精度打击。  相似文献   
950.
随着风力机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除了要求风力机的运行可靠性,还要求其有稳定的输出功率。为了使风力机变桨控制器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优良的动态品质,提出了一种自抗扰控制(ADRC)的变桨距控制方案,但ADRC也存在参数多、整定难度大这一明显缺点。为此,将教与学算法应用到ADRC的整定过程中,实现了参数的自动整定。仿真结果验证了通过教与学算法自动整定ADRC参数的可行性,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整定后的ADRC能较好地满足风力机变桨距控制要求,有效维持了风力机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