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962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大攻角下矩形变圆表截面的S形进气道的内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406-408,440
实验研究了可调唇口对大攻角下S弯进气道内气流压力场的作用。在攻角从0°到80°、唇口角从0°到50°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了S弯进气道的4个壁面沿程静压以及管道出口截面静压。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可调唇口技术,随着攻角增大,S弯进气道内的压力会大大减小。可调唇口大大地提高了进气道压力,改善了进气道的预扩压性能  相似文献   
993.
994.
高超声速二维前体进气道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优化设计中,最大总压恢复系数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参数.本文从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最大总压恢复系数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从2波系到6波系的二维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优化设计计算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SQP)分别计算了进气道内一道内激波和两道内激波时的情况,给出了进气道的最大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内马赫数、激波偏转角和激波强度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关系.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知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5.
黄熙君  彭旭 《推进技术》1991,12(6):10-16
对S型进气道扩压器在临界及超临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超临界工况下动态畸变的形成和变化特征.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进气道内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干扰是引起动态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上,因而本文中采用壁面处理被动控制技术进行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的控制,用以抑制动态畸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超临界工况下,该控制技术可明显地抑制激波的失稳和振荡,从而使动态畸变的气流脉动峰值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一种与发动机舱融合设计的直升机进气道在不同的极化方式、不同终端、不同攻角和方位角下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状态下雷达散射特性。研究表明,该类进气道RCS在垂直极化方式时比水平极化方式小;采用短路终端时的RCS明显要比采用叶片终端时高;近侧飞时(90°~105°)比前飞和近倒飞状况下的雷达散射截面大;在攻角分别为-10°,-5°,0°,5°,10°的实验中,当攻角为10°时的RCS值较小,而当攻角为-5°时的RCS值较大。  相似文献   
997.
气动格栅改善进气道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思  张传民  张龙 《推进技术》1992,13(1):8-13,74
对一种能有效改善管流出口流场的新型整流装置——气动格栅(下称格栅)作了介绍。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下游进行了格栅与网格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到了大超临界工况下,格栅比网格具有更好的整流效果:在马赫数1.8、攻角为零度时,格栅出口气流总压畸变指数D比网格低约50%。  相似文献   
998.
董松野 《推进技术》1988,9(3):17-22,74
本文简要回顾了十年来国内弹用亚、跨音速S形进气道的研究工作,从进气道设计,进气道内外流场数值计算,进气道/发动机匹配,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扼要叙述了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矩形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发展及其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矩形S弯扩压器内流动的详细观察和测量,给出了出口单涡游流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旋流与总压畸变图谱的关系等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前人所得出的关于旋流的形成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冷态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к-ε模型及SIMPLE算法对双测进气扩燃烧室的进气道及主燃室进行了冷态流场数值模拟,分别对主燃室和进气道进行了二维模拟及三维模拟;燃烧室的突扩比为1.1。计算结果表明:主燃室在头部有一个小回流区,在进口处也有一个极小的回流区。研究结果表明,主燃烧室中现有回流区尺寸及强度不能满足火焰稳定的要求,须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以改进火焰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